
北京时间11月7日12时59分
“立冬”节气如约而至
此时节
黄花带露,细雨生寒
残枝枯树,红叶满阶
秋意虽未尽消
寒风凛然而至

迎冬:拜祖先、备冬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即是说,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三候: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
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
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
“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
蜃是大蛤,古人认为,
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有哪些民俗?
与立春、立夏、立秋相比,立冬似乎有些萧瑟。
但是立冬时,人们实际上是满载着春、夏、秋的累累硕果。
从这个角度看,立冬不仅不萧瑟,而且还很繁盛。

在民间,百姓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
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此外,
还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
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

据《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
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
还互相出去拜谒。
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
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在汉魏时期,天子要在这一天率领大臣迎接“冬气”。
在民间,老百姓没有天子那么讲究,但也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到了宋代,人们在这一天还要换上新衣服,相互贺冬。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不论南方北方,都有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食俗。北方爱吃饺子,南方喜吃鸡鸭鱼肉。然而不管人们吃什么,相信那些食物总能温暖他们的心头,驱散那已到或者将到的寒意。
立冬养生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

1、减咸增苦、饮食宜温。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2、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3、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通过运动锻炼,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而在古代,不少文人都为立冬挥洒笔墨,作出一首又一首诗词歌赋。那么你了解立冬有哪些古诗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这些古诗吧~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在这个万物收藏的季节
迎寒而立,相拥冬阳
一起感悟四时变化
期待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