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多措并举实现古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滁城城西琅琊山山脉川流不息的山涧水,经护城河之上水关,流入滁城内城河的水系,然后一路蜿蜒东去,经下水关汇入清流河,再经滁河汇入长江。由护城河环绕、上下水关“护佑”的滁州古城区,是经历1400多年的历史而形成的城市体系,历来是滁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承载着一代代滁人的劳作生息。
作为滁州古城所在地的琅琊区,近年来致力于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本土历史文化遗产,积极融合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业态,实现滁州古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城之“深”
——深挖掘深保护,赓续文化遗产
古城外,琅琊山青山如画,树木葱茏;西涧湖碧水荡漾,扁舟横卧;清流关“九省通衢”,古道悠悠。古城内,老城墙、老城门、古巷、古街、古宅、古井和隐藏在街巷中的烟火气、市井味组成特有的文化气息,一砖一瓦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由于古人选址精当,城市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未易址间断,其特点是‘依山而建、逐水而居、东扩南移、渐成规模’。据国内一些著名专家论断,滁州古城区‘双水、双关、双瓮、六门’的完整格局在当今中国已属罕见。”滁州文史专家徐茵对记者说。
在滁州古城内外,琅琊山、醉翁亭、丰乐亭、南京太仆寺、西涧湖、遵阳街、奠枕楼、吴棠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和古建筑星罗棋布,韦应物、欧阳修、王禹偁、王阳明、辛弃疾等群星闪耀,留下众多名人史话和才俊华章,共同构成了滁州古城的文化“印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民族成长发展的基因和印记。近年来,为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滁州古城文化,琅琊区结合文物普查对45处历史建筑和老街古巷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评价,编制了《琅琊区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普查登记了3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申报实施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安防、无梁殿保护修缮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260余块摩崖石刻及碑刻进行采集保存、监测保护。
为了让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琅琊区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修复修缮章益故居、吴棠故居、胡家大楼等历史文化建筑40余处,打造琅琊城市记忆馆、琅琊区非遗传习基地、金丝楠木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集中展示阵地。同时,整合资源打造“醉意琅琊滁州西见”品牌,建设“西西涧”项目,“滁州西涧”复原点重现唐诗意境,围绕阳明文化,打造遵阳街历史文化街区、清流街文化街区等,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休闲体验中找回古城文化的记忆。
古城之“秀”
——创新场景,让古城文化印记活起来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古城文化印记“活起来”“火起来”,既可知可感,又可亲可近可参与,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古城的厚重与浪漫,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的传承。
今年春节前夕,滁城遵阳街阳明文化广场举办“走古城 挂春联”活动,从征集的1342副海内外楹联爱好者的作品中,选出16副佳作,现场邀请8位知名书法家书写,分别悬挂于拱极门、化日门、丰泰门等古城门城墙。“日化朱泥,琅琊榜上钤红印;蛇盘玉锦,华夏图中织绿春”等楹联,契合新年祥瑞主题,融入滁州历史典故与地域特色,展现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非遗剪纸等互动体验区,市民游客可集章打卡赢取文创礼品,情景剧《自古圣贤爱琅琊》以韦应物、欧阳修等历史名人的穿越视角,带领观众游览古城地标,将滁州文脉与新时代风貌巧妙串联。同日,“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系列活动腊月篇开始,市民和学生们跟随文史专家一道,以行走观摩、诗文朗读、书画创作等方式,展示滁州的人文风采和古城魅力。该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和文史爱好者参与。
从古城春联悬挂到南湖灯会,从非遗市集到元宵游园,从乡村腊八节到“数字光影秀”,今年春节,琅琊区以丰富的文化大餐,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琅琊区围绕‘一山一湖一城一关’的核心文旅资源,创新‘一本书、一幅画、一个故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让滁州古城文化可见、可听、可感、可藏、可玩。”琅琊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宇向记者介绍,“一本书”即收集提炼特色文化资源编印地方文化书籍;“一幅画”即“画意琅琊”文创品牌,已开发书灯、丝巾、文具套装等系列文创产品20余种;“一个故事”即拍摄主题短视频,开展“跟我学非遗”、古城研学、城门挂春联、诗词里的琅琊、阳明文化周、名城故事会、醉翁亭“欧梅咏芳”主题雅会等历史文化传承推广活动,讲好古城故事。
古城之融
——盘活老字号,探索文旅与农工商百态融合
今年2月22日,承载滁城几代人味觉记忆的“中华老字号”名店五一饭店,在沉寂近四年后正式开业。这座百年老字号,在滁城掀起了怀旧消费的热潮。
五一饭店前身为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傅同兴酒楼”,1936年,文化巨匠徐悲鸿、方令孺等人在游罢琅琊山后,曾在此品尝黑尾金鳞大鲫鱼,赞不绝口。新中国成立后,滁城第一家国营从事餐饮服务的五一饭店在傅同兴酒楼旧址扩建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小笼包、水晶包、馄饨、锅贴等特色美食,滋养滁人日常、吸引八方食客。2021年4月,原五一饭店因各种原因宣告停业。然而,市民对过往的美好回忆,对城市文化和地道美食的向往,都在呼唤五一饭店的回归。
于是,琅琊区适时盘活资源,在滁城闹市区重启五一饭店。无论是传统菜品还是装修风格,都让人们在这里找回了久违的记忆。“还是那个味道,还是那种感觉,希望五一饭店经久不衰、常办常新。”滁州市民薛家成说。
古城需在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琅琊区积极探索古城文旅与农业、工业、商业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以西涧湖至清流河为文旅发展主轴,构建了“一轴三区”的全域文旅布局,包括近郊乡村旅游休闲区、城东工业旅游体验区和古城文旅消费示范区,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繁荣文旅市场,带动消费增长。
琅琊区还创新打造了“自然艺术工作坊”“木艺匠心”等特色文化品牌课程,通过乐器、木艺、朗诵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古城文化具象化。依托琅琊山5A级景区,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组织研学活动,实地感知历史遗迹,学习制作木制抛石车、独轮车和醉翁亭等物品。同时,将非洲鼓表演、诗词吟诵等植入到西西涧研学中心、奶酪博士工厂、琅琊山等旅游景点以及节庆活动,开发打造太守宴、琅琊酥糖、石婆婆油茶、菜香酥滁州鲫、滁菊素鱼丸等特色美食。
编辑: 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