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芜产业园区:用实干实绩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芜湖日报      阅读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考核公示,亳芜产业园区在2023年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36个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一;在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考评中荣获建设发展第1名、援建方芜湖第1名、受援方亳州第1名。这是亳芜产业园区第二年荣获“双第一”。亳州市反馈2024年度15项经济指标园区8项居前3位。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建安工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1.8%、13.2%、24.8%、7.1%;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2%、11.2%、8.4%、9.3%。

  这是亳芜产业园区交出的发展答卷,而且是高分答卷。

  相互成就 园区企业共成长

  企业是园区的细胞,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园区的发展紧密相连。

  “落地亳芜产业园区之后,在园区的大力扶持下,公司迅速发展,像一棵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日前,中国物流亳州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新柱介绍。

  走进中国物流亳州有限公司,一幢幢高大的仓库整齐地排列着,仓库门前,一辆辆大货车有序停放,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装车,这一车车货物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中国物流亳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20日,注册资本1亿元,由国家“5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老八大名酒企业——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设立。

  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物流亳州综合物流园,是亳州唯一大型的综合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53亩,主要功能包括冷链区和零担专线区,中国物流亳州综合物流园作为安徽省示范物流园区、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物流供应链企业50余家,带动就业600人,在整合当地物流资源、发挥集聚和示范效应上起到重大作用。

  产业向新 现代制造再扩容

  中国物流亳州有限公司只是亳芜产业园区众多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亳芜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汤德余表示,创新是长足发展的源头活水,坚持创新、不断开放,才能拥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园区坚持“亳”中生机、“芜”中生有、“长”在其中、“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方向,与其他园区错位发展。

  如今的亳芜产业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向高质量迈进;先进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产业等有新突破。BFB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亳州唯一三类医疗器械——亿芃医疗心脏瓣膜器械正式获批生产,开启了大健康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征程。奇瑞新能源Mini卡全球基地项目全面启动。昶威智能、铂越新材料、明世电子年产值均过亿。酷哇亳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2024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在园区日益增多,“现代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与其他园区错位发展的新路径、新亮点。由亳芜主导的亳州市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获全省综合考核第5名。2024年现代医药产值增长12%,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45%,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产业等三产营收增长33.9%。

  海纳百川 项目点多面广

  亳芜产业园区招商向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4年,园区与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与温州市亳州商会、许昌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签订委托招商协议,与Fazer Group(菲泽集团)签订了高端乳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成立园区长三角工作站。德国能源署署长、马拉维共和国驻华大使、泰国开泰银行、欧美企业代表团到访亳芜产业园区。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165.9亿元。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签约沪苏浙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新成立外资企业3家,新增进出口企业10家。

  后劲向强,项目推进加速。2024年新开工并纳统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26亿元的奇瑞新能源Mini卡全球基地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酷哇亳州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BFB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全部封顶、装修并开始正式生产;总投资15亿元的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园项目联合厂房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5亿元的昶威年产200万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及5G滤波器项目3栋厂房已竣工并投产。亳芜外国语学校、中德国际商贸中心、德国小镇等项目正在谋划推进。亮道德国公司全球智慧交通项目落地、荷兰奶粉生产分装经销项目已签约。通过招引新项目等方式盘活问题项目4个,累计盘活土地432亩。

  优化服务 当好企业贴心人

  组织召开第四届企业发展大会,为园区发展凝心聚力;举行双创平台首个年度考评会,推动打造园区双创平台“升级版”,以科技创新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园区通过多种举措实现与企业共赢共享,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2024年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总数达52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

  同时,园区还组织开展“527(吾爱企)百企、百计、百日行动”,即推动百企发展、百计支持、百日攻坚。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1家、5亿元以上4家、亿元以上27家。开展“扶优育规”“大树计划”,印发“园区发展合伙人”制度,打造园区与企业共生、共赢、共享的发展模式。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4家,“四上”企业达26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已达106家。

  “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四到’服务,着力擦亮营商环境这张名片,全力推动园区生态更优,让企业在园区舒心、安心,获得感满满。”汤德余说。

  据了解,去年亳州市软件产业园(亳州市大数据产业园)成功认定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四到服务”机制入选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案例。园区累计举办14期“畅聊下午茶”活动,为企业解决百余件诉求问题。根据园区企业“白名单”,为23家企业办理“园区贷”业务,累计提供纯信用贷款1.67亿元。通过“免申即享”平台为210家企业497件扶持事项拨付扶持资金2.05亿元。

  此外,去年亳芜高级中学开学招生,通过打造皖北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学校,填补了亳州市艺术高中的空白。成立了龙凤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下半年秸秆禁烧零火点,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2.7%,PM_2.5下降7.5%。

  接下来,园区上下将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力争实现新“5333”新目标,即园区经营性收入较2020年增长5倍以上,奋力推动“新三年倍增计划”,努力实现省对皖北开发区综合考核三连冠,在亳州理念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对外开放上实现“三个领跑”。(刘景侠 孔凯 田继云 文/摄)

编辑: 贾良月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