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激荡版权产业发展活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版权产业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动力。然而,确权难、维权难、融资难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版权价值的释放。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华中文交所)以创新为支点,构建“版权+”服务体系,通过区块链确权、金融赋能、全链条保护等突破性实践,为版权产业蓄势赋能,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湖北模式”。
版权保护是版权产业发展的基石。华中文交所一方面通过华中版权综合服务平台及“鄂版通”微信小程序,提高作品登记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版权+区块链”模式,打造智能区块链系统“华文链”,为版权保护注入科技力量。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使得作品登记和确权更加透明、高效。通过“双证”机制,即传统的作品登记证书和版权存证证书,华中文交所不仅解决了版权权属核查的难题,还为创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版权保护绝非简单的登记备案,而是需要贯穿创作、传播、应用的全周期治理。华中文交所组建专业的法务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了创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民间文艺版权创意大赛等举措,将版权意识植入创作源头,非遗传承人从“埋头创作”到“主动登记”的转变,展现出版权保护意识的深层觉醒。
“轻资产、高成长”的文化企业常因缺乏抵押物陷入融资困境。华中文交所与汉口银行联袂推出的“文创版权贷”,以版权质押为核心,为文创企业提供了融资新渠道。通过建立“线下软数据+线上大数据”评估模型,将版权资产转化为信用资产,从而使海豚传媒2000万元授信、松冷科技1000万元融资等案例成为可能,真正实现了“知产”变“资产”,不仅缓解了文创企业的资金压力,更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无论是“区块链确权”解决权属认定难题,“版权金融”突破价值变现瓶颈,还是“全链条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华中文交所的实践揭示出,版权产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共振。站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起点,希望华中文交所的创新探索,激荡“一池春水”,为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 蔡梦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