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夸家底 |“90后”驻村干部胡小凡:桥南村的面粉,真“得劲”!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编者按: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近年来,安徽各地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引留到乡风文明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策划推出“书记夸家底”专栏,深入一线调研采访,通过对话村支书、选派干部等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展现我省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探索与成效。
本期联盟调研采访组走进蒙城县,与桥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小凡一起共话乡村振兴新图景。
雨水节气已过,皖北大地麦苗开始返青。车子从省道拐进一条通往村子的小路,不一会就到了约定采访地点。胡小凡见到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调研采访组下车,热情打着招呼。
胡小凡,是安徽省粮食和储备局第九批选派干部,现担任蒙城县桥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通过交流,这位“90后”驻村干部对农村的热爱、对乡村发展的全新认识,让人印象深刻。
夸家底:做好“两篇文章”推动产业发展
“咱们的栏目叫‘书记夸家底’是吧?那我就不遮遮掩掩了,把各位引到厂里就是为了亮出我们桥南村的‘特色’家底!”在安徽省蒙城县恒瑞面粉有限公司,胡小凡开门见山。
在产品展示区,胡小凡向调研采访组推荐一款速食牛肉面:“这是恒瑞面粉研发推出的一款新品,我已经帮大家尝过了,非油炸的面块、精心卤制的料包,口感非常好!”
据公司总经理黄毅介绍,恒瑞面粉是一家集小麦种植收储、面粉加工、挂面生产于一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目前日处理小麦500吨,日加工挂面60吨,面叶10吨的加工能力,年营收超3亿元。
与众多皖北农村类似,桥南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实现稳定收益,是胡小凡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桥南村现有耕地7000余亩,通过两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土地肥沃,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为主,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分别达到1300斤和1000斤。自2017年以来,省粮食和储备局争取了各类政策资金,支持桥南村产业发展,其中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70多万元,重点支持像恒瑞面粉这类优质粮食加工企业发展。
“我们按照‘留下资产,稳定收益’思路,利用帮扶资金建设了两座乡村振兴车间和一个粮食收储库点,并成功对外招租。”胡小凡介绍,村里还整合土地作为秸秆料场,盘活了闲置的校舍和旧村部,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今年我们计划结合桥南村实际,做好‘土地文章’和‘销售文章’。”胡小凡表示,村里将依托粮食加工企业,按照“产品精致、包装精美”的思路,定制生产面粉制品,并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开展定点销售。桥南村公共品牌正在加紧注册,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话乡风:抓好“重要一环” 助力文化振兴
“大家能猜到我老家是哪里的么?”在桥南村党群服务中心,胡小凡抛出一个轻松的开场。
如果不是胡小凡特意介绍,多数人与他交谈过后都会认为他是皖北人。胡小凡笑道,自己其实是合肥人。来到桥南村后发现皖北方言听起来“很得劲”,他便在用词和语调上慢慢融入,如今用当地话与村民交流基本无障碍。
“古往今来,皖北一直是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作用很明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胡小凡向调研采访组重点介绍了桥南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与规划。
据了解,2024年桥南村争取到500万元政策资金,在杨长营庄开展了“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现已建成4处文化和体育广场、1座农耕馆,并组织送戏下乡和文艺汇演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在村部设置了农家书屋,重点选购了农业生产、养殖、儿童科普、文化传统等书籍,方便群众借阅。”村里还依托村级网格管理,明确了每个网格员的宣传任务,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广播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形成了全方位的宣传网络。
去年以来,桥南村组织了“家风家教宣讲”“科普进校园”“江淮普法行”“反电诈”宣传等10余次活动,村民参与热情很高。此外,村里还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发掘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推动形成孝老爱亲、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将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积分超市建设,重点奖励家风建设,努力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胡小凡表示,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桥南村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谈感受:适应“身份转变” 坚守初心使命
“去年6月底,局领导亲自把我们送到蒙城县开展驻村工作,并嘱咐要‘扎实开展驻村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忆起第一次到桥南村的情形,胡小凡记忆深刻。
从合肥到蒙城,从机关到村委,胡小凡坦言因为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的变化,刚开始一度感到不太适应。虽然此前有乡镇工作经历,但直接面对村级事务时,仍感到无从下手。
是把驻村作为过渡安稳地过两年以后返回机关,还是直面问题为老乡们做些实事?胡小凡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胡小凡和两名驻村工作队员从脱贫户、监测户入手,通过定期走访,建立了119户脱贫户和11户监测户家庭台账,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计划。
“通过走访,我深刻感受到农村的‘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已经基本实现,但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胡小凡深知,当前的驻村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
自2017年对口帮扶桥南村以来,省粮食和储备局已选派了三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
“从省局到桥南,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我不能浪费省局之前打下的帮扶基础,更不能辜负桥南村民的信任!现在我就是一名‘桥南人’,为桥南发展贡献力量是分内之事。”胡小凡斩钉截铁。
交谈中,调研采访组得知胡小凡的宝宝即将出生。在被问及如何协调好驻村工作与家庭生活时,胡小凡深情地说:“家人让我安心驻村,不用太操心家里,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调研采访组 白露、王腾飞、余振东)
编辑: 潘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