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美好安徽——访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美好安徽——访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
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考察安徽时的殷殷嘱托。过去一年,安徽围绕“三地一区”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逐季攀升、持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
2025年,安徽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就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
力争打造“三地一区”取得实质性突破
问:今年安徽在扎实推进“三地一区”建设上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改革传统优良,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绿色转型。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工作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变为“实景图”。
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我们将坚持科技打头阵,紧紧扭住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和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两大牵引性抓手,持续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方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两大工程,打造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建设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绿”而行,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我们将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建设、优势产业“抱团出海”三大行动,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服务融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在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方面,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以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牵引,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探索建立用水权、山林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等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机制,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现路径,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问:今年安徽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答: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居工业大省第1位,装备制造业营收突破1.2万亿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分别达357万辆、168.4万辆,增长43.3%、94.5%。今年我们将深入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打造4个万亿级、4个超5000亿、3个超3000亿、3个超千亿产业矩阵,造就更多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的“金娃娃”。
一是推动“老树发新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聚焦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领域,对高污染、高风险、低效益的“枯枝烂叶”该剪的要剪,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要“嫁接修复”,通过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尽快发出“新芽”。
二是推动“树林变森林”,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已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今年,我们将精准招引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平台、产业项目和头部企业,打造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生命健康、高端绿色食品、新材料、智能家电(居)、数字创意等产业规模和水平持续跃升。
三是推动“小树变大树”,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安徽未来产业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低空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位。目前,安徽正在建设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动态发布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解决方案,围绕细分赛道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
四是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安徽智能算力规模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大力支持“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城市算力网和数据场建设,适度超前布局6G、高速光网、数据可信流通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更多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商,不断壮大“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
问:作为粮食大省、农业大省,安徽将如何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答:安徽是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836.9亿斤,居全国第5位,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我们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为主攻方向,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多种粮、种好粮,为中国碗多装优质安徽粮作出更大贡献。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持续深化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更多促进农民增收的“金娃娃”。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我们还将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住房、就业、随迁子女教育等保障,让进城农民留得住、融得进、生活得好。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
问:安徽将如何发挥文旅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答: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安徽接待国内游客和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构建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以文塑旅,我们将扩大高品质文旅供给,实施“百景提升”行动,做好“文旅+”和“+文旅”文章,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农业、体育、康养等融合发展,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努力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抢抓国家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等政策机遇,积极开展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大力举办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品牌。
文旅融合,我们将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开展文学强基、舞台艺术提质、影视振兴、网络文艺创优、百花竞秀“五大行动”,打造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同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历史经典产业振兴项目,推进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培育更多“皖字号”文化产业主力军。
编辑: 黄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