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要“跳起来摘桃子”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又是一年安徽两会时。
1月20日上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合肥隆重开幕,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盘点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工作,引发热议。
透过一组组精确的数据、一句句精炼的总结、一项项精准的施策,让我们“全景”感受到了安徽的“徽”煌成就,也认清了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坚定了“进”的定力。
2024年成绩怎么看?2025年安徽工作怎么干?细读安徽政府工作报告,答案就在其中。
新的时光,新的方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粮食产量836.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居工业大省第1位,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一组组“刷新”的数据,镌刻着安徽过去一年的殷实足迹。
驻足回望,安徽用拼搏的汗水写出了一份分量重、成色足的高分答卷。多领域“进阶”、甚至领跑,“厚积薄发”此刻更为具象。
这样的成绩,无不焕发共鸣。一个地方的发展之变、经济之“进”,最终反映到就业、收入等各维度,以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检验发展成色。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传递的,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年新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新的增长,新增405万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
从满怀憧憬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到怀揣梦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再到在新业态中追梦的新职业青年,安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托举起更多“平凡人的梦想”;从逐年稳步增长的收入,到餐桌上丰盛的“皖粮”,再到千家万户饮用的甘甜水,美好生活的实现,都离不开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不断的创新升级。
业兴人和,江淮正繁盛。在奋斗中不断抵达“皖美”彼岸,安徽省两会传递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而不懈奋斗的清晰信号。
时间年年过,年年风景各不同,面临的形势也不一样。看清形势,找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
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民间投资意愿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创新意识、专业化能力不足……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形势的清晰判断,让我们深感前路还有很多难关需要逾越,还有一系列难题亟待攻破。
难题不可怕,唯有坚定信心,从政治上审题,用改革的手法解题,找到应对之策,在坚决行动中破题。
迎难而上,破题攻关,尤需把过去成就之“形”,化为江淮向上之“势”。省长王清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勇挑大梁,“跳起来摘桃子”,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赢得更多“刮目相看”。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看点,就是明确了新一年的奋斗目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报告中的预期目标,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科学定位,既体现了安徽的发展需要,也表达出尽最大努力“跳起来摘桃子”的自我加压。
GDP突破5万亿元新台阶,这是新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安徽今年GDP要跑出5.5%的增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用更多的汗水灌溉“梦想种子”。
2025年政府工作怎么干?政府工作报告从11个方面着眼,既满足7100万江淮儿女最广泛的“期待值”,又对齐企业、群众更多发展的“颗粒度”,在“时”与“势”、“度”与“效”的有机结合中推动“江海相拥”,助船出海,持续巩固向好态势。
江淮向上,无不落脚于民生增“暖”。新的航程,幸福感扑面而来。多渠道增进居民收入,摆在了政府工作报告布局今年工作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安徽以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增进民生福祉的明确信息。
政策之下,皆是“新意”。我们注意到,“首发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银发经济继去年之后,再次出现,报告还提出引进全国首店、省市首店200个以上,“首店”同样是首次被写入安徽政府工作报告。
一个个新场景,一个个新提法,与每一个江淮儿女息息相关。
会场里,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努力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一言一语,直抵心灵,凝心聚力。
做好新形势下安徽工作,唯有真抓实干,重在改革创新。办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头等大事”,呼唤全省上下奋发图强,把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科技、改革、“三农”、生态、文旅、民生等各领域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落具体,在新的发展坐标上绽放新的光彩、创造更大新“徽”煌。
编辑: 黄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