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头雁”振翅乡村兴
亳州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
“头雁”振翅乡村兴
延伸蔬菜产业链,村集体收入三年翻番,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一改往日面貌;培育发展动能,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实现852万元,位列全县第一……
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短时间里实现乡村振兴新蝶变,原因何在?
近年来,亳州市聚焦部分村党组织作用偏弱、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引领发展能力不足等现实短板,持续开展“党建引领蓬‘亳’振兴”行动,以优化带头人队伍为着力点,培养既有深厚乡土情怀,又具备现代知识技能,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选对“能人”带强一村
——村党组织带富能力持续增强
1200亩西蓝花为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带来240多万元纯收入,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花”。提起结缘西蓝花的故事,村里人都说,多亏了“能人”丁静雯。
2021年底,为解决双李村党组织薄弱、引领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小辛集乡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让刚从脱贫攻坚一线下来的丁静雯,扛起了双李村发展的担子,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那时候,双李村基础非常薄弱,没有像样的产业,7000多亩耕地是村里最大家底。”丁静雯告诉记者,经过全面走访、调研后,村“两委”决定从土地入手,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基础上,发展特色种植和农产品加工。
2022年春,双李村把全村耕地划为“自种区”“流转区”两大块,农户在“自种区”承包经营;村集体负责统一流转“流转区”耕地,既尊重了群众意愿,又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全村共流转土地约3000亩,引进5家经营主体,其中3家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丁静雯说,除了西蓝花,双李村结合市场行情,开始种植土豆、毛豆、白菜、洋葱、萝卜等蔬菜,主要供应长三角市场。
除了调整种植结构,双李村还陆续建起了蔬菜加工车间、食品冷库等设施,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
今年腊八节后,村里的冷库内,工人正忙着对土豆进行初加工,很快将运往上海的加工厂,主要用于生产火锅产品。“从2022年到2024年,村集体收入由100多万元增至260多万元。”丁静雯说。
“年轻人脑子活,发展有思路、产品有销路。我们一手拿地租钱、一手拿务工钱,收入翻番。”双李村村民李友华说。
“选对一个人,带强一个村,通过发现、挖掘、培养,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创业能人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担重任、唱主角。”小辛集乡副乡长刘娟表示,在“头雁”队伍的带领下,村党组织的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一些底子薄、能力弱的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人才”驻村激发动能
——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乡村要振兴,还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
在利辛县,近百个驻村工作队为各村送来了懂政策、能管理、会经营的专业人才,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利用周末时间,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梨农田锡侠和驻村工作队来到了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看到亲手种植的梨子,变成了附加值更高的梨汁。
多年来,永昌社区3000多亩梨子进入成熟期,都是靠梨农自己找市场。往往一季梨子卖下来,售价低不说,不少梨子还会因销路不畅、保存不当而毁坏。
变化从2024年7月开始。驻村工作队入驻永昌社区后,经过走访调研,一个发展梨酵素、梨饮、梨膏的思路逐步成形,并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但怎么变为现实,又成了一道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拿梨饮这个项目来说,社区没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人员更不足,自己建厂生产不现实。”永昌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古典说。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最终找到了古井健康科技公司。目前,双方合作生产的首批2.3万瓶酵素、梨饮产品已售卖一空,正着手组织更大规模的梨汁产品批量生产计划。
“过去是没有产量发愁,有产量更发愁,担心卖不掉,梨子烂在手里。现在做成果汁,不仅不愁销量,价格也高了。”田锡侠告诉记者,“一瓶梨汁相当于一个半梨,梨子批发价大概在两三块钱,做成梨汁能卖七八块钱。”
“驻村工作队不仅带来了发展思路、资源,还激发了大伙干事创业的热情。”永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洪三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除了梨子不愁卖外,还发展订单农业、民宿旅游、新型建材等多种产业,在带富村民的同时,集体经济去年实现852.02万元的新突破。
育强“头雁”加速振兴
——人才梯队培养呈现蓬勃生机
“通过在杭州为期一周的实训,我认识到了电商助农的潜力,回村后注册了‘绿特云润’商标,用直播运营、电商经营等模式,提高了‘周寨三粉’的知名度和销量。”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周寨村党总支书记董小咪告诉记者。
2022年以来,亳州市委组织部每年优选一批党建强、治理优、发展潜力大的村党组织书记赴“长三角”地区开展实训教学调研、挂职锻炼,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举办“书记论坛”“擂台比武”,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走村观摩、互比互学,拓宽发展思路。
为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亳州市注重政治上激励,常态化选拔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6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录用为公务员、10名村干部被聘用为事业单位人员。同时健全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定期调度县区和财政部门,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补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乡镇副科级经济待遇达254人次。
“全市村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逐年提高。各县区还利用春节、中秋假期村民回乡时机,定期开展党员回村、蓬‘亳’振兴活动,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储备优秀后备力量。”亳州市委组织部农村组织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市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方案》,由县区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逐村摸排,严格落实人选资格联审机制、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后备力量清单,储备3555名村级后备力量,动态记录身份信息、选入时间、来源渠道、参加培训、挂职锻炼、帮带导师、接替意向等有关情况。
“乡村在‘头雁’队伍的带领下,呈现出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乡村生活提质升级、和美乡村可感可及的良好态势。”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均平表示,该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扎实苦干,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成为农村发展领路人、致富带头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记者 任雷)
编辑: 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