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绘就文旅“诗和远方”新画卷

池州日报      阅读 

  秋浦河

  青阳腔《百花赠剑》

  傩戏高跷马

  牯牛降天然“翡翠”

  平天湖“天路”惊艳全网,获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推介;复查文物点854处,复核率位居全省前列;贵池区、石台县、青阳县分别上榜2024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美,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4年,全市文旅系统砥砺前行、担当实干,推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1—11月份,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240.94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5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4.66亿元,同比增长7.01%、17.09%、12.21%。预计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亿元,接待过夜游客545万人次。

  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提质升级

  位于九华山大愿文化园的“鸟瞰中国——飞越九华山”360极限飞球项目是以天台、花台、化城寺、百岁宫、月身宝殿等知名景点为场景,通过季节交换,让游客能够借助超大球形荧幕和超IMAX效果视听感受,360度无死角沉浸式观影体验,不用爬山便能领略九华美景。

  “我们这个项目有效融合了‘科技+旅游’,集聚了主流市场特效模拟体验产品的优点,自运营以来广受好评,已成为来山游客的热门打卡点。”该项目策划运营部经理王云安说。

  在石台县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项作业,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一期)主要包含改扩建访客中心和改扩建停车场。其中,改扩建访客中心面积5362.56平方米,改扩建停车场面积约105000平方米。”牯牛降景区管理中心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叶文彬介绍,景区还计划升级观景平台、智慧景区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计划明年4月30日完工并交付使用。升级改造完成后,将提升游客的游览效率,实现景区“颜值”和功能的双升级。

  一年来,我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擦亮“山水池州 灵秀九华”品牌,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我市印发《池州市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环九华山、池州主城区、沿秋浦河、环升金湖”四大片区旅游发展规划,谋划重点项目157个、计划总投资3072亿元。开展招商85天次,主动对接携程集团、宁翔航空、三湘印象、乡伴文旅等文旅企业95家次,落户携程、力石科技等2家文旅头部企业,签约九华和云住等文旅项目69个,总投资122亿元,傩仙镇、星空之城、平天湖直升机低空游览、九子岩龙潭瀑布咖啡等新兴项目顺利运营。梳理谋划文旅领域设备更新项目14个、专项债项目15个,争取省级大黄山业态培育奖励资金2500万元、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中央预算内支持5000万元。

  解码优秀文化基因 做足遗产转化文章

  今年,坐落在贵池区马衙街道的“夜游新地标”池州傩仙镇建成运营,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往打卡体验。

  走进傩戏镇,红灯笼、石板路、青瓦石墙古色古香,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当天的傩文化展上,《傩舞盛世》《跳五猖》等节目让游人在悠悠古韵中恍若回到千年前。精彩的游玩活动不止于大舞台,傩文化民俗街上的傩戏游街展演、演员游街表演、民间汉服游街展示等精彩活动在各处上演,古色古香的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以来,池州市文旅局全力以赴解码其独特的文化基因,着力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项目、研学课程和演艺作品,夯实基础、创新业态、强化保障、激发潜能,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文化内涵,解码文化基因,是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前提性工作。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文化基因解码赋能工程,梳理傩文化、“小三线”文化等文化元素600余项,完成重点文化基因解码报告34个,省文旅厅发布设立省级池州傩文化生态保护区公示,启动华龙洞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对接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华龙洞遗址保护规划》,华龙洞遗址考古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入选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持续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文物点854处,复核率为91%,新发现文物点159处,均位居全省前列。青阳腔原创现代小戏《田家有杏不需梅》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完成创排和演出。实施市级戏剧孵化计划,支持5部传统小戏创排。打磨提升大型仪式剧《千年傩》,参加中国(安庆)黄梅戏节非遗剧目展演;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交流演出。运用青阳腔元素,创排广场舞节目《徽池雅调》,获全省广场舞总决赛最佳人气奖。

  时值冬日,室外寒冷刺骨,然而主城区金碧秋浦公共文化空间里却格外热闹,每天都有居民结伴而至,唱歌跳舞、读书学习,好不惬意。

  走进公共文化空间的舞蹈室,居民章秀丽正和姐妹们进行每周一次的舞蹈排练。她们手持面扇翩翩起舞,舞出了别样的“夕阳风采”。“这里空间宽敞、设备齐全、温暖舒适,工作人员也热情,让人感觉很舒心。”章秀丽说。

  1—11月,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接待群众258.4万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悦动池州”等文化惠民演出1200余场,建成公共文化空间20个。贵池区文化馆再唱山歌艺术团获评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石台县七井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举办第三届“池州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池韵长宁·艺聚申城”文化艺术交流演出、“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九华山示范演出等大型活动30余场。

  精心开展宣传推介 打响叫亮旅游品牌

  4月5日上午,2024百城千车万人自驾游池州启动仪式暨池州全域自驾游产品发布会在池州市滨江公园盛大启幕。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的110台车、数百名自驾游参与者脚踏春风,奔“池”而来,开启“全景池州 全域自驾”之旅。

  7月15日,“迎客大黄山 免费游池州(九华山)”2024暑期营销活动启动。活动期间,池州九华山风景区、齐山——平天湖、牯牛降、星空之城等29家景区将对大黄山地区市民及居民实施门票分批免费政策。

  7月26日下午,随着G8388次列车缓缓开动,“烟雨大黄山 走进长三角大环线”首次推介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池州文旅推荐官王光龙扮演李白,通过吟诗、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向长三角大环线高铁游客推介了池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

  ……

  一年来,我市创新开展旅游营销,提高旅游营销质效。我市印发《池州市旅游营销工作方案》,优化《文旅新媒体宣传奖励办法》。邀请《跟着书本去旅行》《消费主张》《地理中国》等央视栏目组3次来池拍摄采访。策划“青春环游记”“迎客大黄山、免费游池州”等营销活动400余场次。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九华山、平天湖、九子岩等近百条文旅资源短视频在中央级媒体发布,外交部两次向海外推介池州九华山和平天湖等优质资源,平天湖“天路”火爆全网,牯牛降绿宝石3次登上安徽热搜榜,“趣游池州”话题量3.3亿次。

  一年来,我市文旅品牌创建的步伐蹄疾步稳,捷报频传: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旅游垃圾管理办法》,为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3家单位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大黄山区域十佳场景”,秀山门博物馆等8家单位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九华茶溪康养基地等15地上榜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健康养老目的地;贵池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仙寓山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12月16日至17日,2024年池州市非遗保护传承暨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成功举办,市、县、乡公共文化和非遗工作人员、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9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池州文化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年来,市文旅局全面落实《池州市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统筹人才“引用育留”各环节,以人才优势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我市积极承办2024年全国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人才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全省创研室创作培训会等大型培训活动,自主举办民宿运营、文物普查、乡村旅游等各类培训班8场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千余人。深化文旅领域校地合作,与池州学院就共建池州市旅游现代产业学院等内容达成合作意向;与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签订文旅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文旅领域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成立池州市民宿产业协会,发布《池州市民宿产业协会自律公约》,建立推动民宿产业集聚壮大和人才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和人才汇聚,首批协会会员近100家。

  “九朵芙蓉云中开(呦),九华春茶雾里栽(呦)。‘呦’字要唱得柔和一些……”12月2日,在九华山风景区文化馆排练厅,冉芳正在对几名九华民歌爱好者进行指导。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九华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冉芳乐此不疲地深入社区、校园,引导和鼓励更多群众加入九华民歌传承队伍。

  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名师带徒”“传帮带”作用,完成第二届“名导带徒”培训考核,启动第三届“名导带徒”工程,授课6期次。完成第七批非遗“名师带徒”考核,11个项目、14位师傅、45位徒弟通过验收。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培养基层急需紧缺的专业文化工作者,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一年来,我市人才培育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国家导游员226名,文旅人才总量达1.3万余人;1人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17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人获“省优秀文明导游员”称号,4人获“省优秀文明星级旅游饭店员工”称号,3人获“省优秀文明旅游民宿管家”称号;参加省文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斩获1金5铜。

  实干铸辉煌,勤奋谱华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旅融合明确了新方位,提供了新方法,赋予了新使命。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文旅产品高质量供给,奋力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编辑: 时乙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