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海外“销冠” 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如何炼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孟一凡    阅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24年11月1日上午,芜湖港滚装船码头,一声汽笛长鸣打破江面平静,奇瑞瑞虎7迎来第100万辆的扬帆出海,成为首个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破百万辆的单一车型。

  十多天后,332辆奇瑞OMODA5车型整装待发,以“江海联运”的方式,奔赴比利时市场。又一项纪录被刷新:仅用11个月,奇瑞历史首次年内出口破百万辆,创造中国车企最快达成年内出口百万辆纪录。

  两个“百万”里程碑的背后,奇瑞也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瑞虎7第100万辆出海仪式在芜湖港•滚装船码头举行。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乘用车出口总量452万辆,其中奇瑞占据104.6万辆,这意味着出口的中国乘用车中,几乎每4辆就有一辆“奇瑞造”。

  其积也厚,其思方远。国内布局的海外车企众多,市场也起伏不定,海外受热捧,跨越二十载,妥妥领头羊,何以是奇瑞?近期,记者前往奇瑞集团,探寻秘密。

  勇敢跨出步

  一进奇瑞集团,目之所及,就有国际范。

  鲜艳国旗下,气派大楼前,9款奇瑞车,整齐排列,在冬日照耀下,闪着光芒,像在接受来者的检阅。工作人员说:“各个都是新款,也走出了国门。”进入楼道,迎面遇见几张欧洲面孔,交流正酣,一番打听,是不远万里前来考察的德国客商。

奇瑞大厦前,数款新能源车型整齐排列。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走出去”的自主汽车品牌,创始之初,奇瑞就确立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战略道路,眼前“产品走出国,友人迎进来”的掠影,是“国际奇瑞”的缩影,和谐画面,令人欣喜,也让人不禁追溯源头。

  故事开始于1997年的春天,芜湖长江岸边的一片荒滩上,奇瑞人打下建厂第一根桩,这便是奇瑞前身,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彼时,他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跟随芜湖,累足成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稳扎稳打,茁壮成长。

  多年后,面对铺天盖地的出口订单,奇瑞人总会想起2001年,这个关键的年份。

  这年年初,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更名“上汽奇瑞”,拿到了“准生证”,奇瑞产品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到了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同那时稚嫩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一样,这个初出茅庐的企业,在挑战与机遇面前,需更进一步。

  也是在这年10月27日,来自叙利亚的Hmisho兄弟敲开了奇瑞第一笔海外生意。在北京,他们无意间看见奇瑞第一代风云轿车,觉得皮实耐用,适合叙利亚国情,于是辗转找到尹同跃,希望在本国代理出售,随后买走10辆车,这成了奇瑞出口大军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这件事,让奇瑞发现了国际市场的蓝海,也认识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可以齐头并进。于是,奇瑞“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发展战略逐渐确定,并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成立国内销售部的同时,我们也成立国际销售部,每当新品出现,就会及时推动走出国门”。在奇瑞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眼中,企业最初就立足长远,为此后国际市场的迅速打开奠定了基础。

  伴随中国供应链的巨大优势,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奇瑞崛起的力量势不可挡。从西亚到北非,到东欧,再到更广的海外市场,在全球市场这盘大棋中,奇瑞审时度势,步步为营,市场不断在扩大,品牌持续被“叫响”。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政策推动下,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步伐越迈越大,奇瑞开拓的“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市场,销量已占出口产品总量八成以上。

  目前,奇瑞集团业务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汽车用户超过1510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430万,成为首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4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

  溢出效应还在继续。从最初“单纯贸易”到“品牌输出”,从实现产品“走出去”,到工厂、文化“走进去”、再到品牌“走上去”的转变,开疆拓土中,奇瑞越发感受到业精于勤的快乐。

  正如尹同跃一次海外考察的经历,由于语言不通,需要他在黑板上边画边说,但过了几年后,当他再访时,却发现当年黑板上的字对方竟没舍得擦掉。尹同跃深切感受到,造车虽苦,但中国人的腰杆挺直了,在海外受到了尊重,这种快乐,是花费多少辛苦与汗水都值得的。

  “20多年来,我们与其他中国车企、合资品牌一起撑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共同把中国打造成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3月5日,首都北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作为第一位走上“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尹同跃在中外媒体镜头前如此表示。

  这席话背后,道出了奇瑞一路走来的两个特质,坚持“长期主义”和怀揣“家国情怀”,也正是二十多年对发展战略的执着坚守,成就了如今奇瑞开启的汽车出口“大航海”时代。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前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首位出场,接受媒体采访。

  “小草房”精神

  奇瑞大厦大厅入口,一幅名为“奇瑞‘小草房’”的芜湖铁画格外显眼,上面如此描述:“小草房”精神:有骨气,有担当;不惧困难,永不放弃;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梦想;永远保持忧患意识。

  诚如所言,奇瑞的发展史,如制作铁画一般: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寒来暑往,在芜湖,将“小草房”精神传承发扬,与技术死磕,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终于炼就成如今蓬勃向上的发展画卷,铮铮不毁,名扬海外。

奇瑞“小草房”铁画。

  20年前,创办之初,奇瑞就因发动机“卡脖子”难题,走上了“与技术死磕”的“不归”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攻克这一技术,1996年,奇瑞引进一条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希望通过拆解、组装和使用,实现制造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但由于没掌握生产线组装技术,奇瑞只好让外方派人帮忙,不料对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频繁提出苛刻条件,眼看资金就要用尽,进度一再拖延,无奈之下,尹同跃号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力更生。”

  500多天鏖战后,1999年5月18日,奇瑞迎来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

  “被逼着”自主完成技术消化后,奇瑞积累了汽车制造的能力和经验,但也深知,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出路。进入21世纪,奇瑞开始投入当时全部“身家”,致力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直到2010年,奇瑞已完成从车身、底盘、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到CVT无级变速箱等汽车核心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是国内最早研制出自主发动机的车企。

  创立不到十年,中国车企,完全掌握汽车三大件及发动机管理技术,奇瑞做到了,过程有多不易,收获时就有多提气。也正因长期的上下求索,认真严谨,人们也亲切地称其“理工男”。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理工男”如今要做“全科生”。但奇瑞明白,这一过程,要分清当前和长远。

  “油电并进”正是奇瑞站在全球视野下的选择,既能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也是将“无内不稳,无外不强”战略一以贯之的现实写照:

  一方面,在不少国家,燃油车依旧是刚需,是“主力军”,也是奇瑞多年的强项,奇瑞不会丢;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海外市场的增量,奇瑞希望“起个大早,赶上大集”。

  尹同跃说:“我们反复学习‘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新能源汽车就是新质生产力代表,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他还透露:“目前集团一多半人都在干新能源项目。”

  走进装配车间,奇瑞首席技师王学勇正和团队成员忙得热火朝天:“之前负责燃油车合装,如今还承担混动车型组配。”王师傅说:“现在奇瑞车型越来越多,在海外越卖越好,我们会确保每一个螺丝、每一条线路准确无误,让中国汽车的口碑越来越响!”

  在“小草房”精神鼓舞下,可观的数据里,还涌动着更磅礴的力量。

在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国外友人体验奇瑞技术展品。

  目前,奇瑞已布局全球八大研发中心、300多家瑶光实验室,成立了50个研发技术委员会、12个制造技术委员会,来自全球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形成了“首席科学家”团队和“博士天团”,超2万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正为打造“技术奇瑞”“创新奇瑞”贡献智慧。

  此外,还构建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大咖等紧密合作,不断让专利持续变红利,助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一步步迈进。

  眼下,以“奇瑞、星途、捷途、iCAR”为核心的品牌矩阵,奇瑞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集结四大品牌阵营,将市场细分,适应不同人群,向新能源市场进军。

  今年1-11月份,“燃电并进”战略下的奇瑞,累计销售达2305411辆,同比增长38.4%。11月再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销售汽车280463辆,同比增长32.2%,并保持全行业唯一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际市场“四赛道”的全面增长。

  都是共同体

  汽车,是商品,是出行工具,为人们扩大生活半径,提供便利。汽车,也是载体,是沟通桥梁,为企业拓展“朋友圈”范围,编织纽带。

  正因有被技术“卡脖子”的难忘经历,也得益于多年海外“作战”经验,奇瑞发现,敏锐的直觉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或许能抓住几次绝佳机遇,但没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包容之心,就很难更深融入海外市场,获得持续成功。

  对此,2017年商务年会上,尹同跃给出见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奇瑞要想实现新一轮超越,必须将打造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奇瑞将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理念。

  针对海外市场法规、产品适应性、产品竞争力,奇瑞聚焦“三大开发”,不急着“卖产品”,而是以“家人之心”,解决“我们能带去什么”的问题,为不同市场做好“量身定制”。

  例如,在功能上,针对中东地区高温、多尘等环境特点,奇瑞加强对车辆空调制冷效果和空气滤清系统性能的适应性改进,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一些国家气候寒冷,奇瑞对车辆进行了冷启动、保温等方面的优化,确保车辆在极端天气下正常运转……

  “终于买了辆中国车。”两周前,曾在上海有留学经历的伊朗姑娘菲菲买了一款奇瑞SUV车型FX:“在伊朗人眼里,奇瑞是质量最好的。”

  “经济又实惠,无论外观还是内饰,车子很漂亮,也提供了很多自由选项,最重要的是,奇瑞车的质量也是一级棒。”谈及爱车,菲菲很是满意。

  换我心,为你心,提供功能价值的同时,奇瑞也给足情绪价值,彰显品牌价值。

海外用户朋友活动现场纷纷点赞技术奇瑞。

  在土耳其,奇瑞2023年销售量超4万辆,是当地卖得最好的中国品牌。在埃及,奇瑞以10%的市场占有率拔得头筹。在卡塔尔,奇瑞销量也占据当地市场份额的10%,跃居当地市场销量第四……成为国外汽车市场“宠儿”,奇瑞类似的成绩不胜枚举。

  同时,在海外奇瑞也在用责任书写着“中国品牌担当”。

  以奇瑞巴西工厂为例。2009年,奇瑞进入巴西市场,疫情期间,就多次从国内采购防疫物资,捐赠给当地医疗机构,并与各大供应商联合生产呼吸机,单独进口口罩生产设备,为防疫贡献力量和价值。

  此外,在人员管理、物资保障、工厂消毒等方面,奇瑞巴西工厂从安全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提供很多管理方法和建议,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及标准,将疫情影响降到较低水平,助力当地整体社会经济的安稳。

  “为给海外市场带来更多实惠,20年来我们做到了尽量把产品在当地生产,为当地带来税收、就业的同时,培养大批本地人才,也通过本地化制造,降低关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金弋波表示,不管在任何市场,不管经济水平如何,奇瑞首先会尊重当地文化,再与之融合,寻求共赢的合作模式。

  做海外市场“施肥者”,为全球各地经济发展、公益事业作贡献,奇瑞诠释了“In China,For global”(在中国,为全球)和“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的发展理念,展现了中国企业与海外用户、员工及合作伙伴共舆而驰,同舟而济的形象。

  共融才能共赢,故事还在继续。

  11月25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奇瑞与当地汽车公司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下线。

  成立合资公司,让西班牙传奇品牌EBRO再焕生机,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奇瑞也成为首个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的中国汽车品牌。

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下线。

  21年,是一个节点,更是新的起点,奇瑞要作坚持长期主义的“马拉松选手”。

  今年8月,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奇瑞以390.917亿美元营业收入荣登榜单,世界500强阵容迎来“出海量”第一的中国车企。

  “深耕国际市场一定还是我们的重点。”金弋波表示,奇瑞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当好全球企业公民,在“小草房”精神传承和鼓舞下,加快推动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步伐,力争在规模和品牌上双双跻身全球车企前列。

  信心,在当下,也在未来。奇瑞汽车,这座新时代在长江之滨架起的开放、友谊、共进之桥,也将继续以汽车之名,与全球市场和用户通往更多互惠共赢的新站点,为中国制造业不断擦亮名片。(记者 孟一凡)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