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 专利产业化率有效提升

法治日报      阅读 

  核心阅读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专项行动推进机制作用,联合各部门各地方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专利转化运用问题,深入研究、精准破题,加快推动专项行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 本报记者 张维

  12月9日,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当日,多个和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相关的合作协议与项目签约。

  这些协议与项目包括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等10家银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与山西、福建、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联合开展跨区域专利对接转化活动。此外,还有11项高校专利转化项目现场正式签约。

  这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一个生动体现。迄今,距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已过一年时间。记者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专项行动开展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专项行动推进机制作用,联合各部门各地方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专利转化运用问题,深入研究、精准破题,加快推动专项行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形成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对于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陶鑫良说。

  《方案》针对专利成果转化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对症下药”,用陶鑫良的话来讲,“吹响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化专利成果转化尤其是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的号角”。

  《方案》印发后,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会议强调,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优化政策、分类施策,最大限度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提升专利质量的前提下,着力解决“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问题。

  围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

  例如,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

  今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制定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面向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将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各部门围绕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中小企业成长、科技金融等领域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50余份。“各类政策间的一致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说,目前已形成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1+N”政策体系。

  摸清存量“家底”

  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盘活其存量专利、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是《方案》的关注重点之一。

  全面摸清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家底”,正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的工作。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我国已完成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形成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4.1%;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总额达7922.3亿元,同比增长60%;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072亿元,同比增长7.2%,均创历史新高。

  贵州大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11月7日,贵州大学的“矿山顶板灾害防控预警成套技术”和“采动巷道围岩释能主控技术体系”两项专利技术转化成真金白银,分别以1100万元、1000万元的金额转让给了山东两家公司。

  贵州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负责人说,“摸清家底,挖掘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存量专利是推动贵州开展专利转化运用行动的前提。”据介绍,贵州省知识产权局指导全省67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存量专利进行了梳理,共盘点存量专利16161件,盘点率达100%。其中,经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评估判断后,7130件进入可转化资源库,占比达44.1%。

  在山东省德州市,有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跻身全国豆制品50强企业,也与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有关。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膳食纤维更为丰富的豆渣回收曾遭遇产品出品率低的技术难题,直到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与800多公里之外的江南大学教授团队研发的豆腐生产专利技术相匹配后,才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而这也解决了江南大学的烦恼,因为这一技术在申请专利后,一直没有找到适配企业去投入生产。

  对于双方而言,最后破局的正是《方案》出台后,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摸清存量专利“家底”,形成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

  搭建校企平台

  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专利技术转化落地搭建平台,在其中“牵线”推进供需精准对接,正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努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王培章介绍说,“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匹配对接活动,助力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推动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进程。”

  近日在雄安新区举办的2024中国·雄安高价值专利大赛颁奖典礼暨京津冀专利转化路演活动上,部分获奖项目现场签约,与雄安新区达成合作,即将进驻“未来之城”。

  “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我们知道目前的一些高校或者科研单位,他们的一些核心的专利技术,也能够为我们的生产经营提供很大的助力和推动的作用。”廊坊市珍圭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周奎志深有感触地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表示,此次活动是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以知识产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相关各方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有组织转化运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各方协同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高效率转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放眼全国,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11月8日,第二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高校成果转化对接暨知识产权转化专场活动(渤海大学站)在锦州市举办。11月12日,“知慧通”2024湖北省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活动(襄十随神片区专场)在十堰市举办。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产业化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衡付广说。

  同时,全社会重质量促转化的意识明显提升。王培章介绍说,各部门、各地方在项目评审、职称评定、绩效评优中,逐步树立重质量促转化的政策导向。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声明制度等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正在加速形成。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到70.9%,专利申请质量稳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锚定目标、加快进度,促进各项重点任务有机衔接、压茬推进。”王培章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专利产出质量和效益;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持续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构建专利转化良好服务生态,促进专利技术跨区域转化运用,以更大力度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专利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编辑: 蔡梦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