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增长点

安徽日报  周泽将    阅读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培育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73%,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彰显出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强劲动能与良好发展前景。

  当前,各地区虽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融合式、集群式发展的举措,但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产业转型不易、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要素流通不畅和人才流动失衡等诸多挑战。亟需依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精准施策培育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增长点,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蓝海”。要完善对新质生产力布局的政策指导,引导各地区扬长避短,探寻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相匹配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鼓励探索尚未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范围的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蓝海”。通过产业重组、整合等创新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信息透明对称,确保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紧密协作,促进传统产业孵化新质生产力,为经济注入持久动能,推动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精细配置创新资源,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制定差异化的创新支持政策,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资源,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对东部地区,则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建立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的协调机制,确保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紧密衔接。通过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措施,降低创新成果转化门槛,加速新质生产力增长点的孵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针对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共同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增长点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

  优化区域要素流通,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资源、技术,特别是推动数字技术产业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解锁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凝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合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助力区域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政策沟通与协调,确保政策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形成协同共进的政策合力,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力,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

  精准施策引才留才,焕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活力”。强化区域特色人才引进和培育,各地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精准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培养符合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焕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活力”。实施差异化人才激励政策,针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关键人才和紧缺人才,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如高薪聘请、股权激励、项目资助等,提高人才留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优化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人才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较弱的地区流动,为各地区差异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点提供人力资本支持,助力当地特色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区域间人才合作与交流,促进各地区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编辑: 章嘉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