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青春当有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小昆虫 大服务”科普活动

中安在线  刘润宇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和服务产业优势,持续深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7月16日,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办,安徽省科协科普部、安徽省昆虫学会、六安市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参加,在六安市林水寨共同开启以“小昆虫 大服务”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自然教育活动。

  实践启迪,“昆虫世界”点燃科学热情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昆虫世界的深入研究和对知识传播的热忱,走进昆虫科普的课堂,为到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令人难忘的科学盛宴。

  “体分头胸腹,四翅并六足;一生多变态,举国百万数”,实践团成员们用一段生动的小诗作为开场白将青少年带入了神秘的昆虫世界。实践团成员捕捉昆虫用作标本材料,将知识的种子播撒于心底,为科普课堂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经实践队观察,每一种昆虫都具备独特的外部形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青少年讲解。

  室内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户外生态园林基地进行实地探究。青少年们齐心协力,共同制作植物标本,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非常开心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帮助到青少年们认识昆虫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更贴近社会,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强化青年学子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今年六月,植物保护学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农垦、未来种业、校综合试验站等优质实习单位,组织219名本科生开展为期3个月和1年两种模式的生产实习,奔赴乡村振兴前沿一线,深入“三农”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擦亮安农名片。

  因地制宜,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助力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做精做优做强;聚焦乡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趋势,助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以发展“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美丽乡村更宜居,群众生活更幸福。六安市林寨村的林水寨生态园里,绿意盎然,近千亩鱼田虾稻等待播种,展现出林水寨“生态粮仓”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可以栖居民宿、乡野漫步、网鱼捉虾,农耕体验。

  在实地调研中分析发现,林水寨生态园有机米产量较低的原因是生态种养过程中未采用水稻病虫害生态调控集成技术。植保学院拥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前期在多地田间示范效果较好,在制定该公司问题解决方案中,引进这项技术。

  针对生态园在开展水稻生态种养过程未采用害虫调控措施,可以通过性诱等有效措施降低害虫种群基数;同时,针对该公司水稻生态种植区域病虫害种类及科学调控问题,植保学院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实践调研、发挥课题组科研团队力量、开展现场调查和试验、持续跟踪解决问题······

  科技助农形成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联动,“田间课堂”为全面培育植保人才、建好植物保护专业打下基础,提升学生们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是一堂以学践行,以行促学的“社会大课”。

  助农兴农, “三下乡”赋能乡村振兴

  学院以植根江淮大地保丰收的办学初心,扎实开展“三农”人才培养、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

  针对我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院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每名党员教授或副教授负责对接1个县(区)植保站,成立“植保110”专家组,第一时间响应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植保问题,为农民排忧解难,助力粮食安全。

  在巢湖、金寨、广德、长丰、临泉、亳州、太湖等地设立科技小院,组织专家扎根一线,带领一批专业研究生实习实践,瓜蒌、灵芝、丹皮、生姜、绿豆、甜叶菊、草莓、梨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上贡献植保力量。

  全国模范教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桂亭教授,率领团队开展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发放安徽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宣传手册1000余册,通过有效技术防控,虫害损失均控制在3%以下,实现了“虫口夺粮”;国家岗位体系科学家、甜蜜事业守护者余林生教授,始终将助推蜂业发展的使命扛在肩上,足迹遍布27 个省(市),参与培训授课400 多场(次),培训蜂农4 万多人次。植保学院秉承初心,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担负起新时代乡村振兴使命。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及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走出象牙塔,立足自己专业特色,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锤炼意志品质。”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刘柳期望同学们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青春力量。

  实践出真知,青春当有为。植物保护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将“红”的底色与“绿”的特色深度融合,把课堂所学和科技成果带到田间地头,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 潘霁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