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梨花深处有文章

安徽日报  何雪峰    阅读 

砀山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功能,打造新业态,不断实现梨产业迭代升级,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径——

梨花深处有文章

梨园演出。 (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3月下旬,一年一度的中国·砀山梨花节拉开帷幕,唱响了生态文化旅游大戏。游黄河故道、赏万顷梨花、品梨乡文化、享农家风情,让八方游客过足“文化瘾”。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素有“果海绿洲、世界梨都”美誉,拥有全球最大的连片梨园。从传统的种梨卖梨,到大力发展水果加工业;从抢抓互联网“风口”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到大力发展以梨花观赏为代表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砀山县不断发掘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功能,打造新业态,实现了梨产业的一次次迭代升级,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径。

  思路一变产业兴

  “砀山梨,皮儿薄,掉到地上找不着。”“酥脆甘甜个头大,砀山酥梨甲天下。”对于这两句宣传语,喜欢网购砀山梨的网民都耳熟能详。

  明清时期,砀山酥梨曾是朝廷贡品。说到砀山酥梨大面积种植的由来,砀山县良梨镇75岁的梨农李祥瑞饶有兴致地和记者拉呱,讲述起“遍地沙丘变梨园”的动人故事。

  “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嘴沙打牙。”这句谚语是过去砀山恶劣天气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生态环境,砀山人民在与风沙、盐碱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同时,不断创新摸索,选择了抗风沙、适盐碱、耐旱涝的梨树进行广泛种植,用以防风固沙、保墒压碱。

  沙质土壤恰恰造就了酥梨脆爽甘甜、营养丰富的特点。经过数十年生态改造,昔日漫漫黄沙地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连片梨园,安徽的“西伯利亚”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梨都”。

  “砀山酥梨是砀山人民与自然灾害斗争的结晶,也是转变发展思路的产物,为砀山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为砀山造就了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砀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田娟说。

  “20世纪90年代初是砀山酥梨的高光时刻,梨树是砀山人的‘摇钱树’。”砀山县唐寨镇种梨大户蒋中伟告诉记者,当时全国水果商人争相涌入砀山抢购酥梨,地头收购价达到每公斤三四元,几乎每个村都有不少梨农成为人们羡慕的“万元户”。

  随着大批梨苗商人把砀山酥梨四处引种,一时间,砀山酥梨遍地开花,由此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前后,砀山县本地种植酥梨约50万亩,而外地引种酥梨面积则达到近500万亩。此后,产量严重过剩的砀山酥梨价格持续下滑,一度陷入2角钱一公斤都无人问津的窘境,传统种梨卖梨模式遇到了严峻挑战。

  为拯救梨产业,砀山县改变发展思路,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该县保留30万亩优质砀山酥梨,通过“高接换头”技术,在梨树的树冠部位换接优质新品种及加工品种20万亩,并增加部分早熟品种,实现错峰上市。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水果加工业,开发了梨罐头、梨膏、梨酒、梨汁、梨胶等系列加工产品以及果糖、果脯、果冻等休闲食品,不断拓展砀山酥梨产品谱系,提高经济附加值。

  如今,砀山县已建立了生产、储藏、罐头加工、冷链物流、销售、服务等水果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2022年,砀山县仅梨膏的总产值就高达6.3亿元。

  过去,梨皮梨渣以及修剪或掉落的废弃枝条被随意丢弃,影响农村环境。砀山县坚持循环经济思维,引入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大力培育食用菌产业,让废料转化为“绿色能源”,变身“菌棒”,达到“变废为宝”“吃干榨尽”的效果。

  “砀山梨全身都是宝。”良梨镇梨农郭昌杰说,他家种有10多亩梨树,一年到头光卖废弃枝条,就有上千元收入。

  电商兴起后,砀山梨产业迎来再次飞跃。2017年,赵屯镇杜阁村村民王小辉和乡邻一道,抢抓“电商”风口,为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供货。

  “5年来,我销售了约1亿公斤砀山酥梨,这在电商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他在网上推介砀山酥梨的高端品牌“乾隆贡梨”,提升了砀山酥梨美誉度。

  近年来,砀山县与阿里、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引导全县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企业与各村结成对子,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了“一个电商一个村”的“1+1”电商带动模式,不断扩大网上销售渠道,进一步壮大了以酥梨为主导的水果产业,带动了仓储物流、彩印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兴起,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群众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电商企业蓬勃发展”多方共赢的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砀山县拥有电商企业3100余家、电商品牌2000余个、网店和微商约6万家,全县超过15万“新农人”通过电商卖梨,形成了全省独有的“全民电商”“全产业链电商”格局。

砀山梨丰收。 (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优化“芯片”提品质

  “酥梨还是砀山的好!”上海采购商吴先生咬了一口刚测过含糖量的砀山梨,脸上笑出了“表情包”,“这颗梨含糖量高达13.4%,是我吃过的最甜的梨。”

  日前,在上海市辉展果蔬批发市场,砀山县政府举办了一场“千年贡梨,砀优为首”品牌发布会,砀山酥梨的高端品牌——“砀优”赢得了采购商的交口称赞。盒马鲜生、天猫超市等采购商纷纷与砀山酥梨生产企业签订购销协议。

  “近年来,砀山酥梨润肺止咳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郭昌杰说。去年年底以来,砀山酥梨卖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价,普通酥梨零售价每公斤9元左右,批发价每公斤5元以上。从百年老梨树上采下的“年份梨”,售价每公斤12元以上;从300年老梨树上采下的“梨王”论个卖,100元一个还卖得脱销。

  受传统种植模式局限,砀山酥梨在部分区域曾出现品种退化,导致果肉变粗、多渣,市场竞争力下降。为保护酥梨“芯片”——种质资源,砀山县建立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搭建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和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砀山酥梨管理信息化、保护区“家底”可视化。

  “百年老梨树承载着砀山县乡土品种梨的优秀基因,是种质资源的优良载体,需要重点保护。”砀山县农业农村局专家说。该县出台《砀山县逾百龄梨树及其它古树名木保护暂行办法》,对6万多株百年老梨树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牌”实时动态监测管护。

  “我家种的80棵老梨树上了政府保护名册,农业农村部门每年会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郭昌杰说。

  为了使乡土梨的优良基因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在砀山酥梨核心种植区,该县选择3000亩左右集中连片优质梨园,开展标准化绿色生产。梨树上悬挂粘虫板、性诱剂、迷向丝等,梨树间安装了杀虫灯,既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砀山梨的品种。

  砀山县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砀山综合试验站和砀山县酥梨研究院,组织专家共同制(修)定《砀山酥梨现代化改造技术方案》《砀山酥梨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地理标志标准体系,推动酥梨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现代化。该县通过开展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精细管理、提纯复壮等先进技术集成应用,运用质量管控追溯体系,有效提升砀山酥梨品质,全面提升品牌价值。

  2019年,砀山酥梨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保护工程”。2022年以来,砀山酥梨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比平均每公斤价格提高0.8元,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县梨农年增收2.5亿元以上。经权威部门估算,砀山酥梨区域品牌价值高达190.6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10.35亿元。

网红直播梨花节盛况。 记者 何雪峰 摄

  “无人”管梨梨亦优

  在砀山县的大型梨园里,很难见到管理者的身影,藏身于绿叶白花间的各类传感器和各种智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是这里的“管家”。它们不分昼夜地对气象、土壤等数据进行自动监测和应急预警。各类数据实时上传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再反馈给果园管理者,同时提供科学管理建议。

  为突破传统梨园普遍存在的监测体系不完善、作业服务不标准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酥梨生产管理水平,砀山县近年来将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装备技术引入传统梨产业,统筹果园场、园艺场、龙润堂等多家本地龙头企业种植基地,打造“信息科技+智能装备”创新集成的“智慧梨园”,辐射带动全县梨园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提升。

  在良梨镇园艺场,一个装在高杆上的白盒子引人注目。

  “这个白盒子叫Alot数字农场,是一套智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可实时向管理者的手机推送数据,管理者可进行远程掌上操控。”技术员李军说,不管人在哪里,只要用手机轻松按键,即可监测整个梨园的情况,还可使用智能遥控技术,随时进行施肥、浇水、喷药等远程操作。

  “酥梨生长全过程都处于智能化监测中,更好地保障了酥梨的品质。”李军说。

  梨园里每隔500米,就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大风车”,巨大的叶片正缓缓转动,记者一打听才知道,这叫防霜冻风机,在梨园里排成阵列,通过叶轮旋转扰动气流,使冷暖空气形成上下对流,可以调节梨园小气候,确保梨树免受霜冻灾害。

  “过去,每年酥梨开花的关键期,往往容易受到霜冻寒流的侵袭,冻坏花蕊可造成酥梨绝收。现在有了这个防御装置,果农就不用担心了。”李军说。

  在玄庙镇“砀山酥梨第一园”,记者惊奇地发现,梨树上端和下端各拉了一根黑色管线,它们是两套远程控制装置。位于树上方的管线是微喷防霜冻装置。霜冻来临前,水管提前喷淋,增加空气湿度,水汽凝结放热,让梨树体温下降缓慢,从而缓解霜冻灾害影响。位于树下方的是水肥一体化装置,根据气象墒情监测站数据,以及酥梨周期性生长机理,需要浇水或施肥时,灌溉控制终端发出指令,通过水肥一体化全自动施肥机,使用配套的高标准水管路,实现灌溉、施肥自动控制智能一体化。

  眼下正是给梨树喷洒生物农药的季节,技术员手持遥控器远程操控,高约1米的无人驾驶喷药机来回奔忙,10多个喷头同时喷雾,遇到低矮树枝等障碍物,装有北斗导航的喷药机会精准避让、改变方向。

  为缓解劳动力老化、短缺等问题,砀山县加快智能农业机械替代人工进程,围绕梨园耕地整地、水肥灌溉、绿色防控、花果管理、采收运输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智能装备体系。近年来,无人驾驶开沟机、割草机、枝条粉碎机、靶向喷药机陆续进入梨园,为酥梨生产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梨园虽无人值守,但有了‘数字管家’,一切尽在掌握中。”砀山县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县运用云计算、区块链、AI、大数据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着力打造集仓储物流、产品加工、智能分拣、市场交易、平台结算、品牌创建、社会化服务等于一体的梨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酥梨产业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可记录、质量可追溯、电商可销售,提高梨产品定价话语权,推动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

  一花引来百“花”开

  “千年古砀郡,一城梨花香”。黄河故道边,饱览“千树梨花千树雪”的魅力风光;百年梨园里,领略精彩的曲艺展演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农家院落中,品味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乡土风情……春天的砀山,游客们尽情感受诗和远方。

  “二月你没来,三月别等待;四月请你看砀山,一片梨花海……”在优美的《梨花海》歌声中,3月24日上午,第28届中国·砀山梨花节开幕,随之而来的是如潮的游客和大批直播“网红”。

  在良梨镇梨树王景区,一棵棵百年老梨树吐蕊绽蕾,盛装迎客。核心区一棵300年树龄的“梨树王”,被称为“中国最美树王”,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以前在抖音上看过,今天终于零距离接触。”江西游客朱汕对记者说。

  “安徽南有黄山迎客松,北有砀山梨树王……”一众网红架着手机进行直播,形成了网上围观。

  砀山县作为历史古城、农业大县,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本届梨花节突显“文化砀山”,为游客端上了精美的“文化盛宴”。唢呐、扬琴、坠子、大鼓书等传统曲艺,蓝印花布、虎头鞋、砀山蝌蚪文等非遗技艺,舞龙、舞狮、武术、赛马、斗羊、斗鸡等激情表演,让游客过足民俗文化瘾。

  “梨花一开,酥梨卖光。”梨花节期间,游客买梨基本靠抢。许多梨农开着电瓶车沿途卖梨,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

  “梨花节越办越火,最受益的是梨农。”一位农妇乐得合不拢嘴,每公斤9元钱的梨,她半天时间就卖了两车。

  “给我来10瓶梨膏、2瓶梨罐头”“我要2袋梨膏棒棒糖”……在梨树王景区,梨农的摊位前挤满了游客。

  梨农汪倩告诉记者,她家去年10月采摘了2万公斤梨,在当年的采梨节期间基本销售一空。她特意保留了部分酥梨制成梨膏和棒棒糖。本次梨花节期间拿出来销售,大受欢迎。

  “才出摊一小会儿,就卖掉了100多瓶梨膏,挣了2000多元。”汪倩说,每年仅梨花节和采梨节期间,她家的鲜梨、梨制品和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就有20万元。

  “过去只知道种梨卖梨的果农,如今吃起了香喷喷的‘旅游饭’。”良梨镇良梨村党总支书记郭昌群对记者说。每到节假日,村民就在梨树王景区周边销售水果和土特产,人均年增收5万元,一些村民参加景区的日常管理,人均每天可获120元劳务收入。

  梨树王景区不远处,是良梨镇魏寨民宿村。13处不同风格的特色民宿在梨花掩映中显得别有情调。本届梨花节开幕前一个多月,这些由村民旧屋改造而成的民宿早早就被预订一空。游客白天出去赏梨花、看风景,体验梨园授粉,晚上回来自己烧饭做菜。

  “梨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节庆经济为乡村带来许多新业态,给农民创造了增收新渠道。”魏寨村民宿负责人董倩说。

  近年来,砀山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积极打造“梨花节”“采梨节”等特色节庆品牌,开发建设了一批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探索“文化活动+生态旅游+休闲体育”的砀山模式,成功举办了梨园国际马拉松、自行车骑行、星级马术耐力赛等一系列大规模、高水平、有影响的赛事,打造集水果生产、梨花观赏、酥梨采摘、摄影写生、旅游观光、体育运动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体育运动的紧密结合、互动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通过文体旅游产业带动,砀山县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2.1亿元,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

  “梨花为媒,让世界了解砀山;梨花为桥,让砀山走向世界。”砀山县政府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县将依托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百里黄河故道、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等资源优势,继续唱响花果戏,写好梨文章,全力打造“果业更强、果农更富、果乡更美”的“世外梨园”。(记者 何雪峰)

  短评:一年到头有戏唱

  一个砀山梨,既可新鲜出售,又能化身罐头、梨膏等数十种系列产品,就连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走进发电厂、菌菇棚和化工企业,实现循环利用。拓展农业产业链,酥梨全身都是宝,不断形成“新卖点”。

  现代科技加持,催生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数字经济赋能,让砀山梨飞向更广阔市场;农文旅融合,让梨花变风景,梨园变公园,梨农吃上了“旅游饭”。开发农业新功能,产业全年有戏唱,农民四季有钱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运用新发展理念,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砀山县转换思路、持续创新,小酥梨做出了大文章,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砀山梨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研究砀山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多元价值开发的经验和做法,对于类似区域、类似产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何雪峰)

编辑: 王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