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在这里,文明实践如做“针线活儿”

安徽日报  李浩    阅读 

天长市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全国 10 个文明实践“先行 试验区”之一,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在这里,文明实践如做“针线活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滁州市天长市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全国10个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之一,注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实际需求,探索“网格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在服务群众上下足“绣花功夫”。“一小时巡演”

  “一小时巡演” 用“小节目”讲好“大道理”

  11月24日下午,石梁镇蔡河村袁庄文明实践示范点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格外热闹,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小时巡演”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一支支优美的舞蹈、一首首悠扬的戏曲、一句句铿锵的诵读,引来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

  “二十大精神放光芒,鼓舞振奋大天长;千秋儿女非等闲,坚定执行不彷徨。”

  “你看那,农业支柱大发展,万顷农田米粮仓;一镇一品显特色,美丽乡村正气扬。”

  ……

  观众汪瑞春是个扬剧迷,当熟悉又亲切的曲调响起,她跟着一起哼唱,陶醉其中。“节目很对胃口,演员演得也不错,让我们老年人很容易就听明白、看得懂党的二十大讲了什么。”

  蔡河村近几年注重文明乡风建设,成立了村民“议事亭”,制定村规民约,每年评比星级文明户,倡导移风易俗。快板节目《喜庆党的二十大廉洁文化进万家》表演开始,村民一齐拍手叫好。

  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用村民喜欢看的文艺演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巡演宣讲政策,用‘小节目’讲好‘大道理’,说的是身边人、身边事,越听越信服。”蔡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林说。

  “巡演+宣讲”变讲台为舞台、变说教为对话、变深奥为生动。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天长市把全市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组建为35支“千秋雨露”文艺小分队,积极创排锣鼓说唱、扬剧表演、快板等地方特色文艺作品,深入网格常态化开展“一小时巡演”,把新思想、新风尚洒播城乡各地。

  现场的文艺演出春风化雨,手机上的“一分钟微视频”,则让党的好政策从“指尖”传到“心尖”。

  打开天长融媒抖音账号,就能看到一段1分钟视频,讲述天长市“文艺轻骑兵”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故事,获得许多网友点赞。在天长融媒的短视频账号里,类似“红色”主题的1分钟短视频还有很多。

  短短1分钟时间,如何让视频既精彩好看,又能表达核心思想?“一分钟微视频”作品拍摄工作由天长市委讲师组负责统筹协调,作品策划方案和文字稿由市委讲师组负责审核把关,理论宣讲的鲜活素材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提供。

  在视频呈现形式上,每个摄制者都用心琢磨。天长市民王和平是一名孝老爱亲类“安徽好人”,同时也是“一分钟微视频”志愿活动的参与者。

  王和平摸索出一套经验,“视频剪得紧凑,总结故事特点,融入情感元素,将画面和音乐节点完美融合,努力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有时为了剪辑好一个题材,王和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反复思考,深夜想到好创意,也会爬起来打开电脑制作视频。文明实践重“细活儿”。

  “做好宣讲就像做针线活儿一样,要先想好绣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绣、花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的、采取哪些措施等,这里面学问挺多的。”王和平说。志愿者们用心用情,让“一分钟短视频”大都制作精良、高潮迭起、爆点频出。“一刻钟宣讲”

  “一刻钟宣讲” 将群众“零星时间”变成“黄金时间”

  11月25日,初冬的中午,皖东大地上阳光和煦。

  “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党和政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呢?”在天长市千秋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年食堂,李宏祥手上拿着四张密密麻麻记满笔记的红色纸张,为在场的老人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此时正值食堂开饭前,社区的老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李宏祥精神饱满,声音浑厚。一刻钟毕,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李宏祥是一名退休民警,也是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刻钟宣讲员。此外,李宏祥还有很多荣誉——中国好人、全国优秀交通民警、全国尊老助老敬老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志愿者、安徽省劳动模范……这源于他连续40余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捐款捐物近30万元。

  在天长市,由他牵头成立的“李二宝志愿服务队”带动当地40多支志愿服务队和5万名志愿者投入文明实践和城市创建中。退休以后,李宏祥主动联系天长市文明办,加入一刻钟宣讲员队伍。

  “一刻钟宣讲”是天长市在2019年11月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吸纳专业技术人才、乡贤能人、老战士等志愿者4000余名,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在全市219个各级各类讲堂、60个日间照料中心、1231个网格实践点等场所,开展课间、饭前、晨会、网格、新媒体等“一刻钟宣讲”。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6000多场次,群众满意度高达98.43%。

  “一刻钟宣讲”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在李宏祥的笔记中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在笔记本上,他详细地写着天长市老年人以及老年服务相关数据。每次宣讲前,李宏祥都会在网上找相关理论材料,先细读几遍,转化成浅显通俗的表达,再结合天长市实际,向群众解读。

  “一刻钟宣讲”注重分类、分众、分时,依托“三个课堂”,探索形成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解身边难的局面。其中,“书记课堂”由社区书记下沉网格开展“一刻钟宣讲”,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乡音课堂”邀请天长好人和道德模范进行“一刻钟宣讲”,用乡言土语把党的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特色课堂”聘请老战士为红色一刻钟宣讲员,向辖区内广大青年宣讲党的奋斗历程。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闲暇时间,“一刻钟宣讲”分为面向老人群体的饭前一刻钟,面向学生的课间一刻钟,面向社区群众的网格一刻钟等。通过群众按需“点单”,中心及时“派单”,志愿者实时“接单”,观众事后“评单”,对“一刻钟宣讲”进行全流程“一张网”信息化管理,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

  “一刻钟宣讲”项目实施以来,涌现出“中国好人”李宏祥、“老农经”黄宗玉、“安徽省最美志愿者”李元忠等典范宣讲志愿者,衍生出“青听兵语——百名老战士讲党史”“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童心向党”等优秀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一刻钟宣讲”受众已经超过40万人次。

  “思想阵地稳了,新风正气浓了,志愿服务活了。”天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毛在玉说。通过“一刻钟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将群众“零星时间”变成“黄金时间”、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将“大水漫灌”变成“沁润心田”,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用好富民政策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千秋公益集市”

  “千秋公益集市” 着力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

  今年以来,“千秋公益集市”的星星之火,在天长市渐成燎原之势。每月一次“靶向”志愿服务赶大集,成为当地群众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日子。

  每到这一天,新街镇王店社区的残疾老人陈志云家中都十分热闹,有人为他理发刮胡子,有人换洗床单被套。“我都不知道志愿者叫什么名字,但他们跟家里孩子一样细心、贴心,头发长了没法出门理发,这样的小事他们都记在心上。”陈志云说。

  小事不小,无论是出门理发,还是打扫卫生,都是陈志云这样的老人每天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细心和贴心是志愿者叶玉华的“标签”。她是一家美容美发店的老板,也是对陈志云老人进行结对帮扶的志愿者。她记得每一位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理发的时间,定期上门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理发、洗衣、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

  叶玉华所在的志愿服务团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茉莉花”。“我们天长是茉莉花的故乡,也是民歌《茉莉花》发源地之一,我们志愿者都是一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公益的伙伴们,能力所及地为父老乡亲做一些小事,打心底是快乐的。”叶玉华笑着说。

  不图名、不图利,因热爱公益而相逢相伴。茉莉花志愿服务团队队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理发师,有的是下岗工人……他们走遍了天长市大小敬老院,每月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送去贴心的服务。

  目前,该市3500多名志愿者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开展“幸福千秋、守望相助”志愿服务活动,在困难群体和留守儿童家庭设置服务公示牌和结对联系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困难。

  今年以来,天长市每月选择在一个镇(街)文明实践广场,举办一场全市性以“送新风、送健康、送文化、送平安、送关爱、送温暖”为主题的文明实践集中活动——千秋公益集市。

  公益集市是什么?一边是赶集式便民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摆摊设点,提供公益义卖、图书互换阅读、科普趣味互动、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直播带货等便民志愿服务;一边是志愿者下沉网格,在精准摸排“老少困孤残”群体需求的基础上,上门提供“靶向”志愿服务。

  每逢赶集的日子,忙碌的不止是志愿者。天长市委常委要同步深入联系网格文明实践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每月一次文明实践行、结认一门困难“亲戚”户、化解一些群众急难事、帮找一条脱困新门路、开展一次思政宣讲课、调处一件信访矛盾源……常态化开展“八个一”实践活动,拉近了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距离。

  王九保是王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负责社区近1000户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每到千秋公益集市“开张”的日子,他忙得就像高速运转的陀螺,跑前跑后为“老少困孤残”群体做健康体检。

  “作为家庭医生,平时我对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会通过电话、微信向他们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对有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我还要主动上门为他们做健康检查。”王九保说。

  天长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尊老敬老深入民心。爱老助老让文明因子“日用而不觉”,成为天长文明实践的底色之一。创新实施“一键式助老”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二级以上残疾人和7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爱心一键通”手机。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老人们“点单”,即可获得爱心厨房、爱心助洁、爱心应急、爱心送医、爱心关怀等志愿服务。

  “天长市把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作为文明实践的主攻方向,依托市、镇、村文明实践平台,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改两为五做到’真正落到实处。”天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慧琳说。

  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实际需求,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细化成“针线活儿”,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网格文明实践+”

  “网格文明实践+”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一刻钟宣讲”“一小时巡演”“一分钟微视频”“千秋公益集市”等深受群众喜爱与认可,与此同时,一些疑问也萦绕在群众心头:这么多的志愿服务,人从哪来?去哪里做?经费从哪出?能长期开展下去吗?……

  问题在哪里,突破点就在哪里。2020年以来,天长市瞄准文明实践在基层“难管事、难召集、难服务、难延伸”问题,探索“网格文明实践+”工作路径,持续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与品牌化发展。

  “有人做、愿意做、愿意长期做,我们整合了综治、党建等网格资源,建立起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网格运行管理体系,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真金白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长效保障。”毛在玉说。

  在志愿服务对象上,天长市广泛动员全市力量,充分发挥综治、党建、退役军人、社会组织等有生力量,将市直相关部门在基层设置的网格整合成一个个“文明实践网格”。农村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按10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网格;城市社区以小区为单位,按300户至500户标准划分网格,将网格点接入城市云台进行统一管理。

  “‘网格文明实践+’内容丰富,促进群众各类诉求的及时收集和精准服务,引导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各类资源和力量畅通下沉,真正让文明实践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秦栏镇党委宣传委员乔丽说。网格实践点逐步成为老百姓参与文明实践、实现邻里守望和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让志愿服务“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在志愿活动经费上,天长市财政除了承担1000万元村居专管员报酬外,每年还预算安排300万元用于推动网格文明实践工作奖补;同时,该市设立了文明实践基金1000万元,为网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经费支撑。

  该市还建立文明实践基金池,通过积分管理和项目奖补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个人给予回馈礼遇及嘉奖激励,每季度在镇(街)“志愿服务超市”开展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活动,今年已有1.4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了积分兑换活动。

  不仅如此,每场公益集市活动,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给予承办镇街50%的活动经费奖补扶持,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加分项。同时建立志愿服务摊位评价制度,对“热门”摊位享有固定设置待遇,年终给予表彰奖励。

  在志愿服务内容上,天长采用整体统筹、区域自选相结合的方式,从市级层面统筹策划“四个一”必选志愿主题,并为基层提供“六大主题”自选志愿项目,为基层实践创新和志愿服务制定了奖励标准,帮助乡镇基层网格培育打造了“夕阳有伴暖阳有爱”等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目前,天长市文明实践工作经验已被中央文明办编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一书,并作为“典型经验案例”在全国推广。

  善弈者,落子更精准。站在新的起点上,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将会更好发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作用,激励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

  ·短评·

  文明实践重在做“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有效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增强了基层凝聚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传的是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是文明风尚,必须要用绣花功夫做深做实。

  要坚持为民服务。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焦群众需求,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服务中聚民心,真正把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要坚持求实务实。在开展文明实践过程中,切忌浅表化、形式化、仪式化,注重贴近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让群众在体验中增进理解,真正把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推动文明实践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乡音传递党音,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不能“政府干,群众看”。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关键要让群众做主角,提高群众参与度。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吸引进来,努力实现人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人人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思想认识、获得精神力量,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李浩)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