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东西方戏剧形式的成功“嫁接”——对话青年演员、导演檀相宜
今年十月,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这个世界顶级戏剧高等学府,来自中国的檀相宜女士开始了一次大胆的探索。她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原作《烧仓房》进行改编,从隐喻和哲学的角度,叙述了一位底层女性追求存在的意义、并最终从世界消失的故事。从而以戏剧的手段,对底层女性群体进行关注、加以追问。
剧照
在改编的剧本中,檀相宜将东方特质的诗意文本意象,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表现主义手法揉合在一起,并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舞台上进行了实验。
以下是记者与檀相宜所做的一次对话。
问:你为什么想到要改编村上春树的作品?
答:因为这边没人尝试过改编村上春树的文本。我很喜欢东方文学,想将之嫁接到西方戏剧舞台上,进行一次尝试。
问:以你过往的经验,请说说你感受最强烈的东西方戏剧表现方式的异同。
答:西方戏剧一直沿用一种线性的叙述方式,来展现人物冲突和剧情高潮——这是西方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戏剧、尤其是悲剧的特点。
东方的隐喻手法则与之完全不同,甚至对此构成了挑战。东方戏剧早期并不是以文字(包括演唱)表现为主,而是融合戏曲、声音、形体等多种表现方式,具有鲜明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似乎更加具有寓言特质,我觉得也更适合这个文本的呈现。因为这个故事谈论了女主角作为底层人民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么人的“社会性死亡”(注:与肉体自然性消亡相对的概念)从何时开始?这种寓言特质很适合用东方的隐喻叙事手法来呈现。
由此,我就想在英国做一次实践,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与文化空间里,让大家共同思考女性的命运。对于我来说,“戏剧性”并不在于演员个体之间在舞台上所呈现的戏剧冲突,而是对人类集体性生命的体验与思考。
问:在这次实验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现场性和空间性。所以我所设计的角色,在舞台空间里有直接的身体、声音的冲撞,以便在同一时刻对观众形成冲击力。
然而不同于西方导演一贯以线性叙事方式,来交代人物和戏剧冲突,我的作品中加入了东方婉约、诗意的叙述,为观众架构了一个轮回般的戏剧体验:就像人物在剧本里探讨存在的意义一样,到最后,观众似乎在戏剧空间里感受到他们与演员的共情之处。为什么“戏剧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每一次演出都不同,每一次上演都是重新经历一次生的洗礼。戏剧存在于此时此刻!
问:在与英国的演员合作过程中,你有何具体感受?
答:在合作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我从小在中国就接触到戏剧表演,耳濡目染中,心里扎下了戏剧的种子。后来在美国瓦萨学院读本科,我继续选择了戏剧。
虽然世界上每个地区戏剧源流不同、传统不同,但透过一个个剧本,演员们的理念与价值是相通的。这样在演出时,就能超越国家、种族等这些身份限制,进行跨地域的对话。
问:你认为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何特别之处?
答:我认为戏剧是与观众最直接的对话方式。语言所能触及的是有限的、是理性的,但戏剧给灵魂带来的冲击是即时的、现场性的,也是跨文化传统的。观众走出剧场,心里所留下的印象、所受到的冲击几乎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类的通感。
在剧场里,当我们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种族、国家、地域的人在一起表演的时候,那一刻被带入了一种完全属于身体和空间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真实可感的,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之间的。同时,戏剧又能营造一种集体性的氛围,我们每个个体也都愿意去感受、倾听一个集体性的体验。这就是我坚持做戏剧的信念。
檀相宜,青年演员、导演、制作人。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荣誉硕士,美国瓦萨学院本科荣誉毕业,获Maguire Fellowship for Graduate Study Abroad及Molly Thatcher Kazan Prize for Distinction in Theater Arts等多个奖项。2022年担任总制作联合编剧的电影《逃离与环绕》近期杀青。曾在英国科切斯特城堡主演戏剧King Cole’s Curtain和Platinum tales。 2021年在陕西洋县主演电影《洋州里的春天》。独立电影《淹没》曾参与美剧西部世界第二季在纽约Village East Cinema宣传,在北京凹凸空间、纽约外百老汇戏剧Nubox Theater等多地主演戏剧。(个人网站:xiangyitan.com)
编辑: 黄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