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古镇,活着的历史街区

安徽日报  吴华    阅读 

铜陵市大通古镇美景。吴华 摄

  烟火气

  近2600年历史的铜陵市大通古镇,高耸在镇区最高的长龙山西瓜顶上,眺望着蓝天;两条老街隔着鹊江彼此相望,尽展悠远的徽风古韵与生动的生活细节。这里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最佳人居环境奖”,浓浓的烟火气,诠释“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多元文化汇聚,文化特质生动鲜明,成为这个文化小镇的魅力源头。

  一座城镇最真实的样子,应是其烟火气,大通的烟火气在澜溪老街。

  和悦老街因连遭战争和长江洪水祸害,已繁华不再,只是一处供游人凭吊的“遗址公园”;而澜溪老街位于江南岸边,依然是“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大通因拥有“长江拐弯,大海回头”的特殊区位,早在唐宋便是长江上驰名的鱼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舟过大通镇》曾写有“鱼蟹不论钱”诗句,便是见证。想要吃江鲜,到大通赶早市!这是铜陵市民在长江禁渔前常挂嘴上的一句话。大通店家多是凌晨开始,一直忙到晚上。经营品类现在已变成和悦洲绿色无公害蔬菜、禽蛋肉类、生鲜熟食等,市区不少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赶九路公交来大通,买最新鲜的食材回家烹饪。

  因大通美食声名在外,2007年9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铜陵市在大通举办 “安徽首届美食文化节”,推出众多特色名菜,让各地涌来的“吃货”稀罕不已。如今,这些饭店生意仍一直不错。一早,各种风味早餐香飘散十里。卖饺子、馄饨的店家在门口剁着肉馅,身子随着双手执刀剁肉有节奏地舞动;街上多家手擀面馆都当着客人的面揉、擀、切、下或炒,筋道的手擀面配上青椒肉丝、荷包蛋、卤牛肉、雪菜大肠或是江虾杂酱等浇头,让客人吃得热汗直冒,连声夸赞。我曾打趣从市区开“大奔”驱车二十公里来大通吃面的老板:“一碗面才十块钱,为吃一口面花几十块汽油费,得不偿失啊?”他却说:“现在条件好了,得讲究生活质量,不能亏待自己。”他边说边笑,搛起一筷子手擀面,“瞧,早上吃上一碗,绝对暖胃,一天都元气满满!”

  行走澜溪老街,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坐在“家富商店”门口推手磨,一个在磨黑芝麻粉,一个在磨红辣椒糊,边上摆着自制的大通特产——铜陵白姜、腌制干鱼、香辣菜、豆腐乳、辣酱、渣肉粉等,上前细问,他们原来经营“大通照相馆”,因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只好改行,传承父母手艺。没想到生意特好,被游客追着发快递,从此乐在其中。手持磨挡,一推就是三四个小时,靠的是一份耐心。虽然辛苦,但游客的认可让他们日子过得喜悦踏实。每天认真精选食材、配料、制作,确保产品质量、味道和大通特色,日复一日地推动生活的碾磨,古镇居民那份质朴的情怀,凝结成种种厚重美好的滋味。

  澜溪老街上这种独特的市井味,才是真正让游人稀罕和喜欢的“活着的古镇”。

  文艺范

  “三街十三巷”仍横卧和悦洲南鹊江边;曾国藩在这建过“盐务招商局”,统管皖赣湘鄂四省盐运调拨;安徽省府曾短时间设在这里,后虽迁回安庆,大通仍繁华依旧。街上遍布近2000家商铺、工场,六家银行、八大银楼、八大钱庄与医院、药店、四家报馆、八大商帮会馆,还有发电厂与国立十六中、大通女子学堂等。明清时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的大通,如今成为水乡古镇,众多遗址在向世人诉说着不尽的历史故事。

  随着大通古镇风景区建成开放,游人倾听导游娓娓叙述古镇的前世今生,不禁为铜陵长江大桥的巍峨与羊山矶上曾演绎过《量江记》《渡江侦察记》两大历史传奇而惊叹;更为大通曾让樊若水、佘翘和赵傍根(《渡江侦察记》中小马的原型)等青史留名喝彩。洲上每天盛产6万斤至10万斤绿色无公害蔬菜,洲上农家乐有了好食材,和悦洲重现活力,每天下午齐聚鹊江边批发菜市的壮观景象更让人震撼,引得无数摄影师蜂拥而至,所拍大片频频露脸各媒体,让大通声名更响。

  和悦洲上老商铺早就不营业了,只剩残墙碎瓦在讲述着过往,但人们仍能记起鹊江两岸在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香风四溢的往事。那时节,连接大小轮码头的中山路,整天人流熙攘,黄包车昼夜往来;街上遍布餐馆、客栈、商铺、戏园、钱庄、银楼,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散着茶干、炆蛋、蟹黄汤包等茶点浓香。每天下午,同乐茶馆照例上演《量江记》,闲邀几位好友,点上特色吃食,泡壶毛峰或猴魁,天南海北闲侃;悦京剧院请来京剧名家万筱楼,大通人从此知道了京腔雅韵的魅力;怡园不甘落后,从安庆请来严凤英等黄梅戏名角,给大通留下许多佳话;街上张贴的各家戏园月份牌与影院海报,人们都夸海报上周璇和胡蝶好看;街头不时走过身着旗袍哼着戏曲的女子,脂粉香随风飘散;大关口广场,常有外来杂耍表演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即便到晚上十一二点,鹊江两岸也依然灯火通明。老大通人说:“真不是吹,连大上海名作家郁达夫找不到写作灵感,就会到十六铺码头买张船票,乘小火轮到大通这‘小上海’来找灵感。”

  如今大通,文化味儿依然很足。澜溪老街仍延续过去格局,前门朝大街,后门对江边。客人逛街过来,穿过店铺就到江边。百年“老理发店”,两理发师一七十开外一八十出头,依然是边讲大通掌故边为客人理发;年过六旬的夏大明每日守着“夏洪兴老称行”,戴着老花镜精雕细琢祖传的手工做称技艺;与传承大通非遗形成反差的是,几位女大学生在澜溪街新开文创店,专营手工编织、江豚玩偶、特色奶茶等,也让年轻游客喜爱不已,做得风生水起。

  雕刻着“大通”二字的大理石牌坊,矗立澜溪街头临江的亲水平台上。一到夜晚,宽敞的亲水平台上总是有居民与游客在赏景拍照或跳广场舞。随着美妙音乐舒缓悠扬,夕阳西下的鹊江“半江萧瑟半江红”,江涛伴着歌曲在夜空回响,古镇变得艳丽迷人,大通的夜晚因而流淌着彩绘的情调。

  宜居地

  如今大通,少了些大都市的喧闹,是难得的静享慢生活之地。大通江边有很多漂亮沙滩,最美要数永兴岛。洲头的白沙滩前,江水滚滚波光闪烁,清新的江风恣意地吹着,带孩子来这踩踩细沙、做做游戏,或在滩涂翻翻石头捉小螃蟹,多了份孩童才有的纯真。

  肥沃的冲积土让永兴岛上苇草长得丰茂,人工湖水面上清晰倒映着堤边绿苇。站在湖边大吼一声,成千上万候鸟腾空而起,大雁、白鹭、水鸡、野鸭、天鹅、苍鹭等遮天蔽日让人惊艳,这是你拎着单反来大通的打卡地。

  洲上徒步拍照走累了,就回环抱祠堂湖的古镇新区,找个餐厅,面朝祠堂湖,品杯绿茶,独享一份安闲,多好。你要是入住其间,就能优雅地遥望湖中小岭半岛,静赏祠堂湖上旖旎风光;面对“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与教堂钟楼隔湖相望,这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大通,拥有如此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如此厚重的古镇文化,岂能不感到震撼?

  历经几千年岁月沉淀的大通,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最佳人居环境奖”,这应是长江与青通河滋养出来的,是现代人规划建设出来的。烟云、雨雪、霞光,四季变换中的大通,呈现出“民国首镇,九华天门,江豚家园,诗意水乡”四大特色,引得游人与影视剧组追捧。古镇的声、形、味、色、情,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多维画面,融入一条条街巷、一座座古宅,刻着古镇深深的烙印载入史册,也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