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科气”的合肥有一群“新工匠”

工人日报  陈华 崔莉    阅读 

高学历、高技能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他们,也有着传统工匠的职业追求——

“科里科气”的合肥有一群“新工匠”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12日 01版)

  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新晋“安徽工匠”周锋在办公室里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事等着去处理”。

  疫苗生产,是一个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作为重组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厂家——智飞龙科马公司的生产副总监,从研发岗位“转岗”到生产岗位的周锋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最终,在短短两个月内,周锋团队不仅生产出了合格的疫苗原液和成品,而且实现了重组新冠疫苗从研发向产业化转产的一次性成功。也因为如此,“安徽工匠”2021年度人物揭晓时,周锋众望所归。

  喜欢创新的周锋觉得自己不是“匠”,但又很像一名“匠人”。与传统工匠不同的是,像周锋这样的“新工匠”,有着高学历、高技能,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他们既有着传统工匠的职业追求,又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工作内容。

  如今,人们在说起合肥时,总会提及一个新词——“科里科气”,大意是“浑身充满着科技的氛围”。在“科里科气”成为热词并迅速出圈的过程中,一大批像周锋这样的“新工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跨界”的工匠

  周锋原本是从事狂犬疫苗研发的。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科研人员,但一场疫情把他推向了生产一线。

  其时,智飞龙科马刚建成一座狂犬疫苗车间,尚未正式启用。结果,他们接到了生产重组新冠疫苗的任务。周锋也在那时开始了自己的“跨界”转型。

  使命在肩,从产线改造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周锋团队不得不用最快速度进行。“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新冠疫苗原液。”6天生产两批原液,每天生产一批制剂,这是在挑战极限。周锋说,车间里全天候灯火通明,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每多累一分,其他人就有可能少受一分病毒的威胁。

  一年时间,周锋从车间主任晋升为公司的生产副总监,在“新工匠”的道路上,周锋越走越远。

  在走向“新工匠”的道路上,“跨界”几乎成为一个标配。

  90后孔伟成,是一名典型的“博士工匠”。虽然年轻,但他已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正式推向商用领域的量子计算企业——本源量子的“资深员工”。为了让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运用,本、硕、博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的孔伟成,参与了本源量子创立的全过程,并承担量子计算机硬件研发任务。

  把理论上10%成功率的技术变成100%可重复实现的工程技术,孔伟成觉得,自己本质上和一名传统的匠人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制造产品”。如果要说有不同的话,孔伟成觉得,自己制造的是一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人能制造出来的东西”。

  不变的追求

  也有一些工匠,他们干的好像是和传统工匠一样的活,但又不完全一样。

  陈建林是一名钳工,不过他的工作场所是一个叫“人造小太阳”的地方,学名东方超环(EAST)。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其中,为EAST装置实现超高真空的核心部件——内置式低温泵就是陈建林在“守护”。在总装间隙不大于0.05毫米的严苛要求下,他克服了多个环境困难,一次性顺利完成环体套装。

  技艺精湛的陈建林总能高标准完成很多要求严苛的、罕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装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从一名钳工“蜕变”成了多个大科学工程的总装负责人。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中科大同步辐射光源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科学工程核心部件及系统的总装调试工作,陈建林都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给很多航天产品焊接“大脑”和“心脏”的汪愿涵同样起步于一名普通的焊工。在参与尖端航空产品的装配中,他历练出可以“在毫米级的间距中完成一场场指尖芭蕾”的高超技艺。

  汪愿涵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幸参与前沿性工作,“站在传统工匠的肩膀上”完成任务。

  靓丽的“蓝领”

  冉冉升起的“新工匠”明星在“科里科气”的合肥绽放出独具风采的“蓝色”,这与合肥这座城市对“蓝领创新”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0年,合肥市政府出台《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设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由政府表彰、工会运作,开全国之先河。此后,该办法两次修订均大幅提高激励标准。

  2020年,合肥市总工会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广大职工普遍希望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能够由原来两年一次提至每年一次。随后,合肥市总积极回应职工期盼,联合市科技局等多个相关部门再次修订办法。

  对包括“蓝领”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高度重视,使得合肥这座城市“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今年7月2日,合肥首次以“揭榜挂帅”为主题举行科创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补短板、破瓶颈,325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集中发榜,覆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11个重点产业领域。这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高精尖人才驻足围观。

  目前,最新的2022年“合肥工匠”正在全面展开遴选。与往年评选不同的是,今年的评选条件中新增一条:在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据合肥市总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收到的300余名申报者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0%以上,“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职工从幕后转向台前,蕴藏在职工中的巨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掘。”

编辑: 章嘉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