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全面小康请笑纳 | 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  顾继月 张晓丹 陈欣然 张勇 余丽 李菁菁 王子麟 明 靓 谢麒麟    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之一,闭塞、落后曾经是这里最刺眼的标签。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直到2014年,大湾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6%。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中国中西部农村一道具有改革特色的靓丽风景线。40多年的嘹亮时光,不断为小岗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到“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小岗精神在点亮小岗村的同时,也在点亮中国。

  一个是大山深处贫困闭塞的“落后村”,一个是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明星村”。

  如今,相距330公里的小岗与大湾村,共同站在了新生活的起点。

  携手并进的小岗与大湾,成为唱响乡村振兴的“新农村”。

  ——“全面小康”,是脱贫户们幸福明朗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大湾村。陈泽申记得,那是2016年4月24日,总书记一连走入5户村民家中,他们家是其中之一。“总书记问我怎么致贫的,收入怎么样?”

  陈泽申回忆,前一年他的收入微薄,只有几千元钱。但是通过当地的扶贫政策,单是卖掉扶贫羊,收入已有万把块。在总书记来过大湾村之后的第二年,陈泽申年收入超过33000元,他主动退出了贫困户的队列。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产区就在金寨县。2016年,大湾村建起了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陈泽申在茶厂做保洁服务,每个月增加了三千余元的收入,加上自己所种的药材,如今一年可以存下几万块钱。

  看着陈泽申喜迁新居,仿古的两层小楼再也不见昔日破败旧屋的影子,陈泽申给自己定了小目标:希望在合肥上班的孙子早日娶上孙媳妇,“我多少还要赞助一些!”

  ——“全面小康”,是老区人民对青山绿水的守护

  过去来大湾村的山路颠颠簸簸,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住的房子破破烂烂,甚至家徒四壁。

  脱贫攻坚让大湾村发生了巨变,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老区群众,我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现在都达到了小康生活。”在大湾村,时常可以看到脱贫户陈泽平身着制服,上山护林的身影。

  这是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给陈泽平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也是近年来大湾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在来大湾游玩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管理好这里的一草一木,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谈起小康生活,陈泽平笑着说,切实把革命老区的好山好水保护好,是他想留给子孙后代的永久财富。

  ——“全面小康”,是“山上种茶 山下迎客”越来越有奔头的新生活

  今年夏天,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大湾十里漂流热闹非凡。这一处位于马鬓岭风景区脚下的旅游项目,短短几公里的运行漂道,险滩处多达10处,惊险刺激。村民杨习伦便是守在一处险滩旁的安全员。

  曾经,杨习伦是大湾村一名贫困户。20年前,当杨习伦带着妻子肖细雨从打工的地方走着土路回到家乡时,他憧憬道:“我们大湾很漂亮,未来说不定是旅游景区呢!”

  然而此后十余年,他们一家人在大山里受穷。2018年,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杨习伦借钱在村边建起了农家乐。夫妻二人经营农家乐、种茶、养鸡、护林……人越来越忙碌,日子越过越好,实现了脱贫致富。妻子肖细雨也成为风景区的一名小老板。

  全面小康,在杨习伦夫妇眼中,就是村里的中年人越来越有奔头的新生活。

  ——“全面小康”,是外出务工者们返回家乡“牛气冲天”的养殖产业

  1977年出生的陈志乔,是大湾村大湾组人。过去家里条件特别困难,初中一年级只上了半学期。1992年,15岁的他前往上海务工,做过餐饮、卖过厨具,打拼27年。家乡的发展,让他动起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9年底,在村干部的引导下,陈志乔决定回到大湾。

  创业初期,村两委给了陈志乔极大的支持,帮助他撑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目前,陈志乔已经养殖优质黄牛30多头,2021年还要扩大规模。2020年11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勤劳致富的陈志乔还被评为了“养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

  瘦瘦高高的陈志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他说,养牛可以脱贫,也可以致富,他要带领村民一起“牛气冲天”奔小康!

  ——“全面小康”,是驻村干部们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湾村走访村民,同老区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从此,余静便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拓新路、搬新居、建茶厂,发展乡村旅游,让大湾村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

  “2015年,我刚到大湾村时,看到很多人的脸上都是愁云满布,因为大家的日子过得不好,普遍不太爱说话。这几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家话也明显多了,思想变化非常大。”五年来,大湾村环境更美了,村民兜里更有钱了,精神面貌也比过去更好,这是余静最高兴的事儿。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后,大湾村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余静心目中,未来的大湾村将会非常美好。下一步,大湾既要稳住脱贫攻坚的成效,同时还要想着怎么实现更好的发展,围绕4A景区作为抓手提升旅游业,坚持“红绿结合”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春天有花,夏天有漂流,秋天有枫叶,冬天有雪景”的美丽画卷。

  ——“全面小康”,是“包一代”红红火火的农家乐生意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时来到了严金昌的农家小院。在谈及小岗村未来的发展路子时,严金昌对总书记说:“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小岗村也有小岗梦。”习近平总书记听了非常高兴,他表示:“把这些小梦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个大梦。”临走时,习近平总书记跟严金昌一家人说,“农家乐,乐农家。我祝愿你的金昌食府农家乐越做越好!”

  五年来,严金昌的生意越来越好。有空的时候,他还常给游客讲解当年的大包干精神,讲一讲农家乐和村里的变化,越讲他心里越亮堂。如今,他打算扩建一栋四层小楼,建立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消费中心,真正把农家乐做大做好。

  “提起我们小岗村,大家都知道,是“大包干”的发源地。现在,小岗人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住小楼房、开小汽车——搁到以前,哪敢想这些?!”这是严金昌老人眼中的小康生活。

  ——“全面小康”,是“包二代”敢闯敢干的满满奋斗感

  42岁的殷玉荣,是小岗村的“包二代”,“包一代”那种敢想敢闯敢试的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传承,虽然是女性,但殷玉荣不服输,能吃苦。

  殷玉荣之前在宁波跑运输,因看好村里发展前景,2012年与丈夫合计回村创业。殷玉荣说,“父辈们的改革往事令我们自豪,我们没有理由不拼。而且,在外打工缺乏归宿感,回乡创业不管规模大小,也是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殷玉荣建起了养猪场,2015年开始盈利,年收入70多万。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消化剩余劳动力,殷玉荣发起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2019年,43户村民以838亩土地入股,种起了薄壳山核桃,尝试水田稻虾共养,探索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循环农业之路,入股股民最高收入达2.4万元。

  在小岗村,随着一系列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产业更加兴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小康生活越来越殷实,殷玉荣对此有着满满的获得感。“我们家今年是10口人,每个人600块钱,就分了6000块钱。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我们分的也就更多了。作为小岗农民,我觉得很幸福,真的很幸福!”殷玉荣为自己是一名小岗村民深感自豪。

  ——“全面小康”,是“包三代”接住‘接力棒’,扎根这土地

  “大家好,我是讲解员严淑淑,欢迎大家来到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这是严淑淑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日常。今年24岁的严淑淑,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的孙女。从安徽科技学院毕业以后,她也曾想过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家乡,成为大包干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

  “我觉得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小岗村人,宣传家乡文化历史,讲好家乡发展变化,为家乡事业添砖加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岗村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期待小岗村升5A级旅游景区,我们的特色小韩庄民宿建成后打造夜游小岗模式,从传统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小岗村。”说起现在的职业,严淑淑心中满是自豪。

  严淑淑小的时候,家里就几间平房,现在住进了二层小楼,父母不仅打理一家现代农业采摘园,还经营了一家农家乐,自己的收入每年也都在上涨,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的生活是当年祖辈、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严淑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选择了回乡。我们要传好‘接力棒’,扎根这片土地,把小岗村建设得更美更好。”

  ——“全面小康”,是小岗深化农村改革实现红火的美好生活

  当年,小岗人按下鲜红的手印,如今,他们走上了新的征程。

  “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既是我们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也是小岗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据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介绍,现在的小岗村是出了名的 “三红村”,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土地确权颁证的红本子,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分红利,实现的是百姓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范围的扩大,小岗村集体经济来源越来越广,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此同时,人均分红金额也从350元、520元、580元增加到今年的600元,可以说,深化农村改革“改”来了农民的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看到老百姓每天都是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追求。”李锦柱笑着说,“小康路上,我们就是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我们敢于挑战未来,用发展说话、用实力证明,小岗是杠杠的!”

  ——“全面小康”,是江淮女儿砥砺奋进的幸福答卷

  “现在大湾村真正形成了支部带头、群众跟上、事业兴旺、人心欢畅的好局面!”

  “要建设创新小岗、美丽小岗、实力小岗、幸福小岗!”

  ……

  一串串数字印证了大湾村坚实的“脱贫”足迹:截至2020年底,大湾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长期空白达到2020年的143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7120元增至2020年14456元。

  站在新时代,小岗人在种满香樟树的改革大道上不忘初心,一路向前……从“红手印”到产权证红本子,再到分红利,改革“改”来了美好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范围的扩大,小岗村集体经济来源越来越广,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淮女儿十分关心,对安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非常牵挂,多次来到安徽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大湾村和小岗村的巨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真理伟力,是金寨县精准脱贫的缩影,是小岗深化改革的实践,是中国脱贫攻坚在革命老区、中部地区的生动实践,更是千千万万个李锦柱、余静、何家枝、汪建国这样的扶贫干部努力的结果。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五年来,安徽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这是江淮大地的千年之变,也是江淮儿女的无上光荣。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江淮女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走好赶考路,当好答卷人!

  安徽新媒体集团 文明皖风工作室 出品

  创作团队:顾继月 张晓丹 陈欣然 张勇 余丽 李菁菁 王子麟 明 靓 谢麒麟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