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脱贫攻坚安徽样板——“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脱贫攻坚安徽答卷”综述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张毅璞    阅读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底线目标和标志性工程,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八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安徽考察,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考察期间,第一站就到贫困地区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叮嘱安徽“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巧干加实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我省考察,第一站也是到贫困地区阜南县王家坝和蒙洼行蓄洪区,走进扶贫车间,慰问受灾群众,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越要落实精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安徽全省上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和国务院扶贫办工作安排,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坚定的决心、超常的举措,下足绣花功夫,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五年脱贫攻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大幅增强,贫困面貌彻底改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全省就业脱贫业务培训会.jpg

  全省就业脱贫业务培训会

  下足绣花功夫 “十个始终坚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安徽全省上下始终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坚持从严从实,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以“十个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我省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全力提升脱贫攻坚成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时作出的“脱贫攻坚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重要指示,牢牢把握精准要义,坚持“六看六确保”“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和“四单、四严、四覆盖”工作要求,坚决把“精准”导向立起来,把“精准”措施落到位。

  抓实建档立卡工作,着力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在2014年建档立卡的基础上,2015年组织开展“回头看”,2016年实施精准核查,年年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应退、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全面排查和梳理农户信息。坚决杜绝“该进来的没有进来、该出去的没有出去,不该进来的进来了、不该出去的出去了”的“两该两不该”现象,识别精准度不断提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项目库,完善到村到户扶贫清单,因村因户因人、因致贫原因施策,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建立健全“定点帮县、驻村帮扶、联系帮户”机制,由省级负责同志定点包保31个贫困县,对每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在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基础上,对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落实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实施考核评估。全省累计监测评估70个县、6000个村、162.5万农户,累计考核约谈14个市、53个县(市、区)和18家省直单位,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车间内稳定就业.jpg

  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车间内稳定就业

  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坚定不移地落细攻击点位,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确保“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制定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全面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义务教育“有学上”、群众患病“有医靠”、贫困群众“有安居”、安全饮水“有保证”。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12.4万人次、60.8亿元,“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46.3万人次、9.47亿元。健全完善“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政策体系,实行分级诊疗、优化服务流程,全省贫困人口共计484.4万人次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医保报销待遇,累计报销住院费用330.63亿元,1978.32万人次享受门诊慢特病综合医保报销待遇,累计报销72.48亿元。全面摸排鉴定贫困地区农户房屋,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面积标准,累计完成34.1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饮水安全方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加强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和监测工作,健全农饮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有效应对了2019年我省部分地区40年来最严重干旱和2020年百年未遇洪涝灾害。

  与此同时,我省推深做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措施,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岳西县温泉镇集镇新区安置区.jpg

  岳西县温泉镇集镇新区安置区

  明确贫困村出列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深入推进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着力加强贫困村“双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村,推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全面消除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全省3000个贫困村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实现累计增收7.01亿元,于2019年全部实现出列,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底的1.76万元增至目前的33.83万元,增长19.2倍,实现3000个贫困村村村发展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稳定集体经济收入,村村通宽带和自来水,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坚持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作为首位重点,把抓金寨促全省作为支持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统筹抓好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等地区脱贫攻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金融保障等政策支持力度,以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大别山等革命老区“1+1+X”配套政策体系,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用地保障等要素上给予优先保障。2019年起省级新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用于贫困革命老区。

  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高质量脱贫关键支撑,加大金融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工作力度,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66万个,实现3000个贫困村全覆盖,村均项目8.87个;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00.15万个,到户项目覆盖率77.8%,户均项目1.84个;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7万余个,带动41.7万户贫困户增收。


贫困劳动者获得上岗通知书.jpg

  贫困劳动者获得上岗通知书

  坚持稳岗与拓岗并重,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就业,建立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69.1万人;累计跨省就业75.6万人,省内就业21.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县内)82.1万人;认定就业扶贫车间971个,带动贫困劳动者1.19万人,带贫率36.04%。

  鼓励开发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域贷款余额14705亿元,同比增速19.08%,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75个百分点,较2016年增加104%。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共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22127名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8000元;组建了300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社员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人均年增收2500元。

  立足于补齐短板、完善基础 、均衡服务、提升环境,将完善“双基”建设作为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助力贫困村提升、贫困县摘帽的重要手段,持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打通“致富路”、接通“安全水”、用上“优质电”、畅通“信息网”。

  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4万公里,目前全省已全面完成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两通”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

  在全省实现户户通电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70亿元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建设,全省贫困地区农网户均容量由2014年初的0.9千伏安提升至2020年底的2.65千伏安。

  行政村全部覆盖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省农村地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807万户,农村地区平均接入速率超145兆位/秒。


贫困劳动者通过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在企业稳定就业增收.jpg

  贫困劳动者通过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在企业稳定就业增收

  围绕“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目标,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期间,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253.64万户,占三年行动任务的120.8%。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现“20%+10%”稳定增长,加强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8.59亿元,年均增长30.1%。在全省20个贫困县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累计整合涉农资金511.8亿元。

  始终坚持较真碰硬,全力抓好各项问题整改。坚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脱贫攻坚补短板、促提升的重要抓手,统筹抓好考核评估、督查巡查、专项巡视等发现的各类问题整改,持续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逐项逐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全力推进问题整改。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整改工作亲自抓,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调研督促抓好整改。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坚持将问题整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带头抓好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决策部署,聚焦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主体,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

  出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若干规定》等,制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负面清单,明确45项内容。纵深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和以“四联四增”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引导全省上下在“以案示警”中受警醒明法纪,在“以案为戒”中严对照深检视,在“以案促改”中严整治促提升。


霍山县天下泽雨公司的石斛种植扶贫基地每年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_副本.jpg

  霍山县天下泽雨公司的石斛种植扶贫基地每年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组织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实现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巡视全覆盖、3000个贫困村以及所涉及的1067个乡镇巡察全覆盖,并对省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专项巡视巡察。

  积极采取宣传教育引导、社会风尚引领、典型示范带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强化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改变贫困户精神面貌,强化其脱贫主体意识,涌现出以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黄勇、姜业兰、李娟、纪道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克服疫情、汛情 收官之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叠加影响,安徽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胡春华副总理督导安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求,勠力同心、尽锐出战,深入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各类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坚决打好战贫、战疫、战汛三场硬仗,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全面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成果全面巩固,质量成色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疫情期间,我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以“两手硬”确保实现“两战赢”。及时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出台实施意见,提出“四个千方百计”和“四个聚焦”等“硬核”措施。省党政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开展督导调研服务,“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各地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对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劳动者务工就业以及带贫益贫主体复工复产的扶持力度。深入开展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四帮四促”、复工复产“四送一服”、 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网上教学“双查双送”等行动,在3月底实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滞销农产品、贫困家庭子女网上教学问题“四个清零”,并持续巩固清零成果,全面消除疫情影响。

  受2020年入梅以后持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受灾贫困群众105096户311165人、边缘户2904户9569人,涉及14个市、67个县、6364个村,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6个、省级贫困县11个、贫困村1418个。针对严重洪涝灾害,制定出台《关于着力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意见》等,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关键指标,全面开展摸底排查,精准掌握贫困群众受灾情况,采取“十个进一步”“四启动一建设”举措,加大对贫困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贫困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夏季作物早秋补、粮食作物蔬菜补、牲畜损失家禽补、产业损失就业补等措施,全力降低汛情灾情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各地妥善转移安置贫困户13740户30543人,因灾造成贫困群众2624户6337人住房安全问题、2116户5397人饮水安全问题、94146户284556人产业发展受影响问题以及8517户20661人出行受阻、生产生活不便等问题于2020年11月底前全部解决,未出现因灾致贫返贫。


附图4 百医驻村医师走访贫困人口_副本.jpg

  百医驻村医师走访贫困人口

  锐意创新 打造脱贫攻坚安徽样板

  我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加速脱贫。

  创新实践全面推广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实践以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外出打工就业以及开发公益岗位“三业一岗”为主线的就业扶贫模式,针对山区、库区、林区以及皖北平原不同地域特点,发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扶贫车间,依托在外务工就业的能人带动一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弱(半)劳动力以及不能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发保洁员、护林员、防火员等扶贫公益岗位,多措并举解决不同类型贫困劳动力的稳岗就业问题,帮助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创新实践推出“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通过合伙、合作、合营,聚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精准发力,实现从“贷得到”到“贷得准”再到“用得好”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源源不断引来了金融源头活水,有力“贷”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2019年,我省“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中国扶贫小额信贷优秀案例,并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省扶贫办孟守东同志因此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黟县红光村横岭百亩茶叶基地部分村民及贫困户在采摘茶叶.jpg

  黟县红光村横岭百亩茶叶基地部分村民及贫困户在采摘茶叶

  此外,我省还创新实践光伏扶贫模式、驻村帮扶模式、“一二三四五”扶贫项目库建设模式、建档立卡数据质量监管模式、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模式、志智双扶模式、疫情灾情有效应对模式等助力我省贫困群众加速脱贫。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签订的脱贫责任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经过历年动态调整,累计脱贫523.11万人),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全省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底的6787.5元增至目前的13485元、增长1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2132元增至目前的11658.53元、增长4.47倍,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据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仍将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强“双基”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推进区域统筹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我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脱贫成果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记者 张毅璞 实习生 李润媛)


编辑: 王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