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答卷
近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作风建设“再动员”“再淬炼”的关键之举,既彰显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更释放了“以党风引领社风、以政风滋养民风”的鲜明信号。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在深学笃行、检视革新、实干担当中锻造政治品格,让纪律规矩成为护航民族复兴的钢铁长城。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以理论清醒校准政治方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生命力源于理论武装的深度与实践转化的力度。若不能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真理力量,便难以抵御“小节无害论”的侵蚀。广大党员干部要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闭环链条,通过党委领学、支部研学、个人自学“三级联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在重温“徙木立信”的改革魄力中坚定政治方向,在体悟“化风成俗”的制度伟力中增强历史主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警觉,将党章党规内化为行动准则,在“季度廉政谈话”“年度作风体检”中常掸思想之尘,让“不想腐”的自觉从制度敬畏升华为价值追求。唯有以理论清醒夯实信仰根基,方能在大浪淘沙中永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
做好检视自省之功,以刀刃向内破除沉疴积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不停歇。数据显示,近年来“四风”问题中隐形变异手段占比持续攀升,必须建立起“问题导向、靶向施治”的纠偏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既查摆“调研走过场、会议重形式”等显性问题,更深挖“官本位思想作祟”“政绩观错位”等思想病灶,从“案中事”悟出“身边险”,在“他人病”中查找“自己痛”。要常怀敬畏之心,对腐败问题保持不松懈的劲头,将红线划准、划好,守住小节、挡住诱惑,时刻保持笃行不怠、奋勇向前的恒心,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当“按规矩办事”成为肌肉记忆、“用制度管权”成为行动自觉,才能让“金色名片”永不褪色。
鼓足实干劲头之勇,以清风正气赋能改革发展。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基层干部从“陪会陪检”中解放出来,企业从“人情负担”中轻装上阵,释放的发展红利有目共睹:行政审批效率提升、民生实事加速落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这些变化印证了一个真理:清风正气与干事创业从来不是对立选项,优良作风恰是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广大党员干部要锻造“干净加干事、勤政且廉政”的硬核作风,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将办公室搬到乡村振兴主战场、项目建设最前沿,以“轻车简从察实情”取代“层层陪同走过场”,把“文山会海”的时间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效。要以“基层减负”破除形式主义桎梏,用“容错激励”机制点燃改革闯劲,让党员干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性生态中勇毅前行。当“不逾矩”的底线思维升华为“创实绩”的上限追求,作风建设便能从“治标之举”迈向“治本之道”。(王明驰)
编辑: 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