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锋评】从中央八项规定中找寻“内卷”的破局之道

​中安在线  丁辉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决定,释放出党中央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定决心,也为刹停当下基层愈演愈烈的“精致内卷”乱象,提供了破局之道。

  用好制度刚性约束,遏制形式主义源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明确指出,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这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趋势依旧突出,热衷于将“绣花功夫”异化为“表面文章”,用层层加码的报表、循环往复的迎检、标新立异的“创新”堆砌出“精致的平庸”,看似工作步步为营,实则工作步步“失焦”。这些“内卷式工作”的本质是披着外衣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工作陷入“以痕迹论英雄”的怪圈,台账的厚度、数据的精度、材料的雕琢便悄然取代了解决问题的实效。各级部门和人员要警惕治理内卷消解为民本色,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一以贯之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铲除“精致内卷”滋生的土壤,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练就出走村入户、倾听民声的“笨功夫”,让治理回归“群众需要什么,干部解决什么”的本真逻辑。

  构建政策多维矩阵,形成破解内卷合力。从层层审批的“公章长征”到叠床架屋的“责任分包”,一些地方将“规范管理”等同于“程序崇拜”,看似“严谨规范”,实则是将责任风险通过程序链条层层转嫁。当干部困在文山会海、疲于签字画押,程序设计便从“保障运行的轨道”异化为“束缚手脚的锁链”。没有政策的支持,整治“精致内卷”就如同无本之木。中央八项规定形成的“硬杠杠”为深化基层减负,破除“精致内卷”提供了法规化依据。要直接对标八项规定精神,将精简会议、规范督查等要求上升为党内法规,增强政策执行刚性,以政策给基层松绑,释放基层治理活力。构建“上下联动”的责任共同体,上级部门需率先破除“报表依赖症”,杜绝“层层甩锅”。推进审批权限下沉与流程再造,通过“清单式放权”压缩冗余环节。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确“不可为”边界,在“可为”领域赋予基层更大自主权。唯有把政策从“捆手脚的绳子”变为“撑腰杆的梯子”,才能打破“越规范越低效”的悖论。

  优化考核工作机制,增添基层治理元气。精心设计的“盆景式政绩”,暴露出考核指挥棒的价值错位。当上级的检查标准聚焦在展板厚度、台账精美度、汇报PPT动画效果时,基层自然将聪明才智转向“迎检艺术”的创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考核“指挥棒”要真正指向基层工作的实效,要建立以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评体系,用“实效清单”替代“痕迹台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从“避责思维”转向“担当作为”。让干部从“证明自己很忙”转向“真正解决问题”。让从向上展示的“橱窗政绩”回归向下扎根的“泥土政绩”。让“精致内卷”卷不动也卷不了,让群众的问题解决不再“失焦”。

编辑: 李谷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