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和县人”:猿人系列中的“老幺”
“招投标已经结束,施工队马上进场,将在遗址本体上修建钢结构保护棚,对遗址不稳定区域进行预防性治理,加固重点范围区域,整治周边河道及周边环境,对遗址采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近日,和县猿人遗址护坡防护工程招投标刚一结束,该县文旅体局党组成员邢俊马不停蹄地张罗起施工事宜,“工程计划明年8月竣工,遗址面貌会大为改观。”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陶店村汪家山北坡。1973年冬,和县陶店公社(现为行政村)农民在汪家山修建引水渠时,开山放炮,在无意间炸开的一个洞穴中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化石。相关部门先是把部分动物化石寄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后又将发现化石的洞穴及堆积情况函告该所。1979年,该所派黄万波等研究人员实地考察与试掘。因遗址依附地汪家山北麓下有龙潭河流过,故将遗址地称为“龙潭洞”。
说起“和县猿人”的横空出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已92岁高龄的黄万波记忆犹新,他是和县猿人遗址三次发掘的参与者。在1979年10月试掘时,采集20多件鹿角化石。1980年,黄万波随同联合发掘队对龙潭洞正式考古发掘,发现直立人头盖骨一具及一批脊椎动物化石,确定该遗址可能是一个史前人类活动地。1981年5月至6月,联合发掘队继续发掘,采集人类化石7件及哺乳动物化石。
“它,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宝贝;我当时很紧张,到底是什么头盖骨……”1980年11月4日的那个下午,随着一块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被挖掘出土,众人欢呼雀跃,黄万波回忆起来仍感激动。据了解,和县猿人遗址出土的猿人头盖骨目前仍是全国现存的唯一完整的猿人头盖骨。除此之外,几次考古发掘,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猿人牙齿、下颌骨等化石及50余种动物骨骼化石。
据介绍,和县猿人遗址是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保存完好的古人类头盖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江流域首次发现,填补了安徽省旧石器时代的空白,扩大了我国已知直立人的分布范围。和县猿人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代表了6个以上的个体,属于晚期直立人。该遗址为研究南北方古人类特点与差异提供了实物资料,为存在数个相对独立的直立人支系提供了事实依据,为“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说”和“东亚直立人到现代人连续进化说”提供了科学实证。
“在猿人系列中,和县猿人是‘老幺’,它的牙齿很原始,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黄万波对和县猿人充满感情,2013年,他来到和县参加“和县猿人遗址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提出和县猿人遗址也可以参照巫山猿人遗址加以保护。
去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打造的“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中,正式对外公布和县猿人为距今41.2万年的古人类。
“我们正在学术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努力。”邢俊介绍。近年来,和县大力推动和县猿人遗址的保护利用和价值挖掘,今年3月份,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签订合作研究协议书,三方专家将就和县猿人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和动物遗存进行分子古生物学研究,包括古DNA研究和古蛋白研究。
除护坡防护工程,今年和县申报的和县猿人遗址龙潭洞区域环境整治项目也已获批。同时,该县文物局已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明年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并启动编制和县猿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正积极准备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编辑: 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