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人勤“春”来早 林下生“赤”金
眼下,天气渐冷,然而在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天井村林下赤松茸种植基地,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繁忙“丰”景。只见高大宽敞的枫林下,一簇簇松茸菇从秸秆下探出小脑袋,粗壮如白玉的菌柄,顶着棕红色的“盖头”,犹如待上花轿的新娘,煞是可爱。20余名村民正一字排开,欢快地采摘。
“像这样三指长,两指粗的为一级菇,价格最好,批发12元一斤……”63岁的村民潘孟兰采下一簇赤松茸笑着说,从11月初到来年6月都可以出菇,她和“老姐妹”们每天都来采摘、分拣、削根,“100块钱一天,只要来做,万把块钱好挣!”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壮阳、调节血糖、抗癌、抗肿瘤等功效,营养及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赤松茸主要以玉米芯、稻草等秸秆及谷壳作为栽培料,不用施肥喷药,既节约成本,又使林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简易环保、效益又好。”基地负责人郑志芳介绍。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林下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食用菌种植历史。作为“大山里”的葛公镇,森林覆盖率更是达72%。2024年年初,在葛公镇政府的帮扶下,郑志芳与天井村“两委”先后赴河南等地,考察适合本地的林下食用菌发展项目。并于9月份,按照“先试点、后拓展”的思路,以“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试种了20亩林下赤松茸,同时从河南、浙江聘请两名技术员兼经纪人,全程指导科学、有机种植并负责销售。
“出菇率很高。绿色无污染,畅销得很,主要通过冷链物流车销售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郑志芳说,“基地每亩使用秸秆约7吨,加上肥沃的林下腐殖土,松茸菇长势良好,预计亩产6000斤左右,总收入60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增收约20万元,明年将扩大到200亩,并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带动留守村民林地流转、种植、务工‘多增收’。”
小菌菇,大产业。近年来,东至县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强“土特产”文章。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四个一”特色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全县种植木耳、羊肚菌、灵芝等食用菌8800亩,预计产量10.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食用菌产业正以集群效应,为群众致富配上了增收“金钥匙”。(丁满莲)
编辑: 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