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丽 吴琦:版权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本文是2023年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重大课题《版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BQ2023003)的阶段性成果,原载于《版权理论与实务》2024年第5期。
作者:
李方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主任
吴 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助理研究员
摘要:版权作为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文化生产的法律保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激发经济活力或阻碍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或提高创新成本,推动产品创新或导致权利滥用。为此,版权制度需在创新激励与公共福祉间实现动态平衡。在我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明确版权激励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版权产业战略重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现代化版权制度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方能全面激发版权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版权激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公共福祉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版权不仅是激励创新的核心机制,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版权对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愈发显著。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在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版权保护在激发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阻碍市场竞争和资源错配等挑战。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版权制度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文化出海的重要支撑。探索版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理解版权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
一、版权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
版权不仅是创新的激励机制,也是规模经济下文化生产的法律保障,其从多个层面影响着经济发展。版权作为一项“财产”所具有的非物质耗损性,以及基于版权所具有的部分公共物品的属性与边际成本低的特征所引发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其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信息的赋权提高信息生产者的私人收益率,改善信息的市场供给,是版权制度的经济基础。然而,版权制度的负外部性使过度的版权保护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与限制经济发展。为深入探究版权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应首先厘清版权影响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版权激励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十九世纪后半叶,熊彼得提出的创新经济增长理论,即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将经济增长的源头完全内生化,解释了长期经济增长机制。其认为经济增长源自经济体内部力量,而非外部因素,知识或技术进步与劳动、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且是“内生的”,即罗默所称的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1]新知识以两种方式进入生产:一是技术用于中间产品,通过中间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提高最终产品产出;二是技术增加总的知识量,通过外溢效应提高研究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了知识外部性的宏观经济意义。
基于创新经济增长理论,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一方面,版权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从社会经济产出与投入层面来看,版权作为生产投入要素参与社会生产,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产业发展,在相关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产生价值增值,推进社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版权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版权的创新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通过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经济产出总量,这是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选择路径。[2]
此外,版权的创新扩散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创新扩散是指新的想法、产品、技术或行为在社会中被接受和采纳的过程。[3]具体到版权领域,创新扩散表现为两方面:第一,版权对象的扩大。随着科技发展,版权不仅涵盖传统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还包括计算机软件、数字作品等新型创意产物。第二,版权形式的多样化。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版权不仅涉及有形载体的作品,还涉及电子形式的作品,如电子书、网络音乐、数字电影等。[4]
在版权产业中,创新主要表现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微观经济学家认为,创新可以通过提高销售或降低成本的方式提升企业价值。版权的创新扩散可以为创作者带来更多收益,从而激励更多创作,推动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福利。然而,版权的创新扩散也可能导致作品价格上升,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限制他们获取和使用作品的机会。由于创新存在外部性,当企业无法从消费者或其他企业对创新使用产生的溢出效益中获得回报时,就会导致创新不足。
(二)促进大规模文化生产,为规模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版权制度产生的最直接动因,是给大规模销售的版权商品的投资在法律层面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5]版权有助于创作者实现其作品的市场价值,版权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为文化大规模商品化提供法律保障。道格拉斯•诺思指出,创新表明,个体创造力受产权保护的影响不大,但缺乏有效产权结构会阻碍创作向规模化市场的转化。传统文化领域,如图书出版、音乐唱片和电影放映,其主流模式是销售包含版权内容的商品或服务,版权制度在其中起到了保障和促进商品大规模生产与销售的重要作用,保障投资者收益并维护市场秩序。帕特森指出,没有版权提供有效秩序,盗版的低成本会使出版商的前期投资蒙受巨大损失。因此,版权制度授予出版商一定时间内的排他性合法垄断,以补偿其为文化规模生产投入的大量资金与成本。
(三)创新激励与公共福祉间的动态平衡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前所述,版权作为一种产权机制,其目的在于形成市场,以便让任何需要利用该作品的主体知道应该跟谁联系,并且为其使用向谁付费。[6]由于版权制度兼具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保护版权并不等同于鼓励创作和促进文化繁荣,制度制定者需通过立法、政策颁布及行政保护等手段实现恰当的平衡。版权制度应找到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权利边界与保护期限,而这并不能通过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实现。
版权制度通过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提供创新激励,鼓励更多创造性劳动,促进知识和文化产品的丰富和发展。然而,过度的版权保护可能限制知识的自由流通和公共福祉,如教育和研究,反而抑制创新和经济增长。因此,版权制度需要找到适度平衡点,既能提供足够创新激励,又不会过度限制知识共享和利用。实证研究表明,版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关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复杂且不确定的关系,甚至表现为U型关系。一些研究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甚至负相关,而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7]国内学者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显著体现,且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尚未达到最优水平。[8]
可见,版权保护的强度和范围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一方面,过度的保护可能会抑制创新,限制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保护不足可能会导致创作激励的减少,因为创作者可能无法从他们的劳动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因此,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又不阻碍知识的传播和利用,是版权经济学研究的关键。
二、版权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版权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即激励创新,为规模经济提供法律保障以及动态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福祉,在实践中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得以具体体现。
(一)宏观层面:激发经济活力抑或阻碍市场竞争
版权是创新的驱动力,为创新产出提供保护,进而促进市场成熟与发展。2022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8.9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占GDP的比重为7.41%。版权产业逐步成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版权制度通过激励创新和促进知识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资源。版权产业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不仅如此,版权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分发,为大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版权保护的初衷是促进创作与创新,同时确保创作者们的权利得到合法保障。但若版权保护过于强化可能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集约性的市场垄断。具体来说,少数行业巨头通过控制大量版权资源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提高新进入者的市场门槛、限制竞争,进而形成集约垄断。例如,在音乐流媒体行业,版权资源的集中加之网络效应的放大,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集中度,可能导致版权方进行独家授权或通过支付高额预付款来抬高市场进入门槛,加剧了音乐资源获取的难度及用户切换的成本。
(二)中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抑或提高创新成本
版权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还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因素。产权理论认为,明确和可执行的产权是市场经济高效运作的基础。在这一框架下,版权为创作提供了明确的产权保护,确保创作者可以从其创意和劳动中获得适当的回报。这种保护不仅激励个人投入到创新和创造性活动中,还吸引资本投向创新驱动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版权制度通过促进创新和知识的积累,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版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版权不仅推动了软件、文化娱乐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促进其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方向转型。版权保护提高了创新型产业的盈利预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了资本向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集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版权所激励的创新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形成了更为完善和高效的产业生态。例如,版权保护不仅激励了电影制作的创新,提升了电影产业的技术水平,还促进了旅游、商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版权保护提升了软件产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服务业的在线化转型等,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版权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在中观层面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不均引发创新成本增加。版权保护的集中和区域保护力度不均衡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增加版权创新成本,从而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市场中资源应配置到最具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版权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企业通过资本优势和市场控制力,获取大量版权资产,形成垄断地位。例如,全球音乐产业中的版权集中现象尤为明显。几大音乐公司控制着大部分音乐版权,使得中小型音乐公司和独立音乐人难以获得市场准入和发展机会。这种资源配置不均不仅抑制了音乐产业的多样性和创新能力,还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扭曲和效率的下降。
(三)微观层面:推动产品创新抑或导致权利滥用
版权创新在微观层面对经济的促进主要表现为产品、生产模式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可以创造“价值”的活动。在版权产业中,创新则主要表现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版权创新可以推动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除了鼓励企业创新创造,版权推动文化资源跨产业链的流通。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原创作品,如影视、动漫、游戏等,一旦获得版权保护,就可以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在国际上进行多元化的商业开发。版权作为文化“出海”的重要支撑,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版权在推动文化“出海”、成为对外贸易新增长极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保护和激励创意产业,版权制度不仅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还增强了相关产业的全球影响力,进而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保护的初衷是促进创作与创新,同时确保创作者们的权利得到合法保障。但若滥用权利则可能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版权人通过法律诉讼进行“碰瓷式维权”,会导致社会资源的错配,增加其他企业和个人的法律风险,进而抑制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例如,“黑洞图片事件”中的行为反映出的问题是,利用版权作为牟取非正当收益的工具,将诉讼变成一种获利手段。此种做法通过普遍地对版权提出过分索赔,阻碍了信息自由流动和社会知识的累积,导致版权保护被扭曲为权利滥用的工具。
三、版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版权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版权产业影响显著,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尤其在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型经济中。通过对可检索获得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见表1),版权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我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版权经济发展水平远超中西部其他地区。版权对广州的经济贡献最为明显,其在苏州、杭州等地区经济中已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城市如杭州和苏州不仅版权产业增加值占比高,其经济的同比增速也较快,说明版权产业在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资源。其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其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表1: 2021年部分版权示范城市版权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从“十四五”发展目标的维度观察,我国共有9个省市明确规定“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十四五”知识产权工作的预期目标,分别为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山东省、四川省和河北省。文化产业以版权作为核心要素,版权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自然能够反映版权的贡献。从表2反映出的数据来看,当前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与版权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较大,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及其他地区。就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预期指标而言,可以预计全国仅有上海、广东、江苏、安徽、湖北五个省市2025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7.5%及以上。而在上述省市中仅有上海市版权局公布了2021年至2022年版权产业相关数据。可见,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差别甚大,版权在各地区创新驱动中可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
表2: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中版权产业预期指标
上海市的版权产业不仅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而且在全球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21年至2022年,上海市实现产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外贸易全面增长,不仅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处于先进行列。人均增加值对标发达国家水平。[9]具言之,增加值达4294.0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84%,实际增速达13.94%;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为3262.39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515.88亿元,实际增速达17.28%,约为上一年度的五倍,远超许多其他行业。[10]其显示出版权产业在上海整体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且版权产业是上海市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经济部门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版权保护需求在“质”与“量”上都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通过考察上海市的版权保护机制发现,其在建设版权保护与创新高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前瞻性举措与改革,包括制定适应性强的政策法规并强化其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法规既能促进版权保护也能激发创新;创新版权服务体系,针对不同行业特性建设专门化服务平台以支持具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并探索多元纠纷解决路径以维护健康的创新环境。
四、版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
版权制度不仅奠定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基础,还激发了创新的内生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头活水。为进一步探索版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上文对版权影响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进行分析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以及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基本要求,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版权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可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现代版权制度体系之建设完善明确方向。
(一)版权激励: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驱动力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创新被认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1]版权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对经济增长兼具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一方面,版权保护为创作者和研发者提供了持续创新的经济激励,通过保障创新成果的可预期经济回报以激发个人和企业持续投入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其还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创新,知识积累和文化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可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需注意的是,在激励创新的同时,我们应当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12]共进。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强化国家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开放创新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取外部资源和知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具体到版权领域,其意味着既要保护创作者权益、激励自主创新,又要促进合理的知识共享、推动开放创新。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制度、管理以及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导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地区还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版权发展的策略和模式,促进传统版权产业的升级和新兴版权产业的成长。由于创新的扩散效应,版权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与共享,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版权产业战略重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发展超越了以GDP增速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传统阶段,我国现已转向以“质的提升”与“效率优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及制度环境的不断升级。[13]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GDP和行业增加值的增长上,还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版权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通过优化版权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以促进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将更多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入版权产业,特别是高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版权行业、企业及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帮助版权产业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如数字内容消费和多元化商业模式。最后,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版权专业人才,提升版权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向更高端、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资源配置注重效率和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错配,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版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吸引更多资源流向高增长、高附加值的版权领域。随着版权金融和版权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版权产业可成为吸引投资、技术和人才的新磁场。资源配置的优化为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供动力和条件。发展版权密集型产业可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通过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向更高端的价值链发展。通过优化版权产业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升级。
(三)以现代化版权制度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版权制度具有外部性,其核心目的是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福祉。版权制度需确保知识和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与利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版权制度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应对新挑战。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体不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还要预见未来发展方向,持续提供创新动力。[14]现代化版权制度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推动版权制度体系不断优化,通过确保创新成果得到合理回报,激励更多个人和企业投身创新活动;合理限制版权的行使,促进知识共享和再创造,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健全现代化版权制度体系,提升国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我国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现代化版权制度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版权制度体系,不仅保护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成果,还促进这些成果的有效流通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完善版权法律框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对于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版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版权激励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版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现代化版权制度体系的建立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加强版权保护、发展版权产业、完善版权制度,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注:
[1]. [英]克里斯汀·格林哈尔希,马克·罗格:《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刘劭君,李维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版。
[2].陈能军,史占中:《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200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第59页。
[3].参见[美]埃弗雷特•M. 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4].参见陈能军,史占中:《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200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第58-64页。
[5].See Ronald V. Bettig, Copyrighting Cultu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6, pp. 103-104。
[6].[美]罗伯特·P.莫杰思:《知识产权正当性解释》,金海军等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369页。
[7].See Ronald V. Bettig, Copyrighting Cultu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6, pp. 103-104.
[8].张先锋,陈琦: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9期。
[9].上海版权产业报告发布 版权产业增加值逾4200亿,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31129/36e185bb03fe4740a4983ae297b3127d.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3月11日。
[10].上海版权产业报告发布 版权产业增加值逾4200亿,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31129/36e185bb03fe4740a4983ae297b3127d.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3月11日。
[11] 参见蒲实: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学习时报》2022年11月11日;刘世锦: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求是》2017年。
[12]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对中国未来构建开放与创新的政策机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3] 参见林毅夫,付才辉:《新结构经济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14] 人民日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202/c1024-40171402.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4年3月11日。
编辑: 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