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板面有家乡烙印,美食无地域纷争

安徽日报  钱定果    阅读 

  以摔制技艺而闻名的板面引起了关注。近日,河北石家庄宣布推广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原来的“石家庄安徽牛肉板面”更名为“石家庄牛肉板面”。

  一时间,板面“去安徽化”登上多个热搜。对此,该怎么看?

  其实,仅是字面上的删减,并不能割裂开安徽板面与石家庄30余年的“深情厚谊”,也无法改变刻在舌尖上、脑海里的美食记忆。

  石家庄牛肉板面与安徽确实渊源极深。20世纪90年代,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打工者背着行囊北上打工,在飞速发展的石家庄留下了辛劳的汗水和一碗碗爽滑筋道、香辣十足的板面。“太和板面”以其价廉味美的优势在石家庄遍地开花,造就了石家庄和“太和板面”深厚的感情纽带。时至今日,“太和板面”升级为“安徽板面”,足可见板面在石家庄的受欢迎程度。

  其次,美食的发展演进,很多都源自外来食品的本土化创新,经过融合、改良的美食,更适合其他地区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这很正常。

  前不久,保定“素颜版”鱼香肉丝火遍全网。去掉了火热的大红大绿,取而代之的是精细的牛肉丝,酸甜爽口。众所周知,鱼香肉丝是川菜的经典,全国各地都有改良版本,但并没有动摇这道经典菜的品牌影响力。

  再比如,川菜宫保鸡丁到了北京多了一个荔枝口,吉林锅包肉在东三省成功打出了IP,即便是美食之都广州对于上海生煎包的一口鲜香也是念念不忘。

  这些美食属于不同地方的,也是全国的。它们不仅留下味觉的记忆,还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具备独特性、个性化。

  如此说来,对于石家庄推动板面“去安徽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碰撞、杂糅、迭代、共生,本就是美食的“宿命”。一碗面的融合故事背后,又何尝不是改革开放、携手并进的感人历程?

  不过,品牌的树立和推广绝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服务链,需要有故事可讲、有文化支撑。

  石家庄此次不遗余力地推广“石家庄牛肉板面”品牌,对于安徽如何打造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带来了一些启示。

  安徽南北交融,物产丰富,南北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有人把安徽代表性美食形象地总结为:一条鱼(臭鳜鱼)、一只鸡(符离集烧鸡)、一碗汤(淮南牛肉汤)。这三大代表性美食极具地方特色,也凸显出原产地的重要性。

  如何做好安徽美食这篇大文章,关键要加强原产地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通过群策群力、协同共进,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比如,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的怀宁县江镇镇,江镇面点在全国“开枝散叶”。然而,多年来,以江镇面点命名的面点类公用品牌却没有打出来,殊为可惜。究其原因,面点品牌过于分散,没有整合起来,形成品牌合力、品牌矩阵。

  而同样是地方美食的黄山臭鳜鱼,如今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烹饪技法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产业链越做越长,规模越做越大,在全国形成了较好的口碑。这主要得益于深耕产业、做精产业,重视品牌塑造的思路。

  因此,地方美食需要重视品牌,真正打造出有品质的、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令人欣喜的是,“太和板面”率先作出了改变。2024年,安徽省烹饪协会将太和县命名为“太和板面之乡”。目前,太和县从事板面经营的人员约有10万人、板面连锁品牌近200家,直接带动就业创业逾30万人。不仅如此,太和县开发出如牛肉板面等多样化的产品,创造性地以中央厨房的形式保障板面加盟连锁店的品质,还研发速食板面,借助新兴的电商直播等渠道,产品远销国内外。

  眼下,太和县准备逐级申报“安徽板面之乡”“中国板面之乡”,在空间上、地理上进一步强化板面原产地的重要性。

  当然,“太和板面”要做大做强绝非一己之力,需要在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做大做强也绝非旦夕之功,需要团结全国各地的安徽老乡们,共同打造、打响板面这一金字招牌。

  既有“原创精神”,又有“混搭技法”,包括“太和板面”在内的更多安徽特色美食品牌,将成为激发多巴胺享受、勾起绵绵乡愁的“此间风物”。

编辑: 王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