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江淮改革实景图】打好“改革牌” 安徽制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安徽新闻联播      阅读 

  在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进程中,安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生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向“新”引领和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肖正国是中国科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前在国外从事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2018年奔着产业化的目标回国任教。然而前几年受限于职务科技成果权责不清、转化流程异常繁琐等,他的目标一度难以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科邻新能源(合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肖正国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专利归属,高校里边的科研成果转化还是比较困难的。

  肖正国遇到的困难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为了打破这个“瓶颈”,自2020年起,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创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明确了高校与科研团队的权利、责任以及收益分配机制,让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从“书架”走向“货架”。肖正国第一批报名并成立了公司,眼下,他主导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制已经完成了小规模试验,即将投入示范性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科邻新能源(合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肖正国

  成果转化赋权之后,知识产权的归属划分就变得非常清楚了,我们在公司里面可以放心地去使用这个专利,放心地去发展,激励我们在研发路线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向改革要活力,加速产业焕“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安徽紧扣制造强省建设,打出改革“组合拳”:推深做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2000亿元“基金丛林”,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探索开展政策机制先行先试,激励引导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示范推广及规模应用;全面导入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助力3万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院长 张毅

  改革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安徽推动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为安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动能和活力。比如安徽工业战线近年来实施的“亩均论英雄”改革,以及公共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改革举措,提升了产业的发展质量,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政策获得感。

  改革改在关键处,产业发展动力足。为了给制造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安徽又围绕“双招双引”,创新实施了建基地、设专班等一揽子改革举措。过去上马一个项目,需要把所有证明办齐了才能开工,企业直呼“等不起”。这两年,主攻通用航空产业的芜湖市湾沚区积极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投资主体只需要提供规划方案及相关合格证,签署“承诺书”后项目就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多项证明都可以延后办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

  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闫怀强

  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承诺制”改革使我们节约了2-3个月的时间,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生产的前期准备。

  截至目前,芜湖市湾沚区已有15个航空产业项目,受益于“承诺制”改革,实现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

  芜湖市湾沚区航空招商中心 副主任 刘超

  总投资额接近200亿元,主要包括整机制造类、辅材制造类的以及核心部附件之类的企业,基本已经做到了建成、投产、入统、纳规。

  打好“改革牌”,统筹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显示面板出货量跃居全国第2位,光伏制造业营收规模居全国第3位;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9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7万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今年前5个月,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石磊

  增长空间最大的未来依然是制造业。在我们安徽,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在新型产业上、新型业态上、新型管理运营模式上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上四个领域当中有更新的突破,形成一个很好的新的动力机制,来促进我们安徽未来长期的发展。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