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高质量发展看宣城 | 技术赋能,“链”上添活力

安徽日报  罗晓宇 张敬波    阅读 

宣城充分利用良好的创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技术赋能,“链”上添活力

  4月16日航拍的广德独立工矿区风貌。记者 范柏文 摄

  4月15日,在宣城市宏润新能源产业园,技术工人在生产光伏组件。记者 范柏文 摄

  4月16日,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工业机器人。记者 范柏文 摄

  宣城作为安徽唯一与江苏、浙江同时接壤且距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如今,宣城正充分利用良好的创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新能源、光伏等新兴产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借助人工智能、5G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持续增强全社会全产业链发展潜力。

  打造产业集群,激活发展动能

  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从上海引进而来,由上市公司宏润建设集团投资建设,包括两个5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10GW新能源高效电池片及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是宣城市宣州区首个百亿级项目,也是单个体量最大的项目。

  “产业园项目从2023年3月7日签约到8月22日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仅用了168天。”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麒麟告诉记者,项目快速投产得益于宣城市宣州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让企业顺利在宣州投产建设,该区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不打烊”服务企业,快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走进位于宣州区寒亭镇宣州智能卫浴产业园内的宣城市宣卫卫浴公司,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对刚刚加工好的瓷质梳妆台进行封装。这些产品准备运往浙江宁波港,销往海外。据介绍,该企业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企业选择在寒亭镇投资兴业,不仅源于产业园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也考虑到这里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巨大市场潜能。

  2021年,宣州区在原寒亭工业集中区基础上,扩区建设宣州智能卫浴产业园,园区面积由1400亩扩大到近3000亩,企业由21家增加到56家,实现卫浴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卫浴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目前,宣州区已集聚卫浴企业50余家,供应链十分完备,形成了集卫生陶瓷、五金洁具、浴缸浴房和浴室家居等全产业集群,年均产业产值增速20%以上,已成为宣州发展的骨干核心、支柱产业。”宣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宏峥告诉记者。

  5G物联赋能,农业向“新”发展

  4月16日,记者走进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5G蓝莓基地。正值大棚蓝莓上市季节,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这里的蓝莓非常可口。我准备买3箱邮寄回老家给家人尝尝。”来自芜湖市的游客朱飞虎赞不绝口。

  为何叫5G蓝莓基地?当“5G”邂逅蓝莓,两者究竟会擦出什么火花?

  “蓝莓大棚主要靠数字化管理,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精准管控。我们有一个水肥一体化的泵房,通过手机5G操控系统就可以直接进行操控。”郎溪县5G蓝莓基地总经理梅伟说,整个大棚配备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湿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采集基质培养料的各项数据,可对每一株蓝莓进行精准调控。

  梅伟介绍,5G物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蓝莓种植全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还使得蓝莓实现了错季上市,提高了经济效益。如今,50亩蓝莓大棚、4.7万盆蓝莓,日常照料工作只需要1个人,动动手指在手机上便可轻松完成。

  “在‘5G蓝莓’带动下,我们也投入了200万元村产业项目资金,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7万元收入,为当地村民提供诸多就业机会。”施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华宝告诉记者。

  作为我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郎溪县十字镇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全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为数字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郎溪县因地制宜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不断做强蓝莓产业链,让小小蓝莓果成为群众增收的“金果果”。

  招引“科技副总”,打通校企渠道

  如何让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研发有机融合,高效实现产学研成果转化?

  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实施“科技副总”引才机制,破解了企业引才难、留才难。

  4月16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械臂性能,对即将发售的机械臂做最后的检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勇正带着几位学生对智能轻焊工作站进行调试。

  “这个智能轻焊工作站由一个移动磁吸底座和一个协作机器人构成,用于桥梁、船舶等大型钢结构的焊接。”刘勇介绍,智能轻焊工作站可用于桥梁、船舶等大型钢结构焊接,工作站的重量只有十几公斤,能够吸附在钢结构的任何位置,一个熟练工人可同时操控三四台这样的机器人,每天的焊接量在300米至360米,是传统高级焊工每天工作量的三四倍,极大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

  刘勇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与决策、串并混联仿生机器人、机器人智能装备与系统。他自2023年初受聘为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以来,围绕技术攻坚、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开展大量工作。目前,刘勇已联合企业完成了免示教焊接系统、自主分拣系统和智能轻焊工作站3个品类的市场化产品研发。

  “以前企业自己研发一个产品需要很长时间,有了科研人才入驻,产品研发快了很多,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安丽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每周都会有许多合工大机械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付诸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既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也增加了产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为3500万元,全年预计突破1.2亿元。

  记者了解到,“科技副总”一般是高校院所教师或科研人员,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全日制博士学位,科研成果能够在宣城转化落地,且聘任后能为企业服务2年。此外,申报“科技副总”的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创新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且能为“科技副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通过“科技副总”模式,学校可为企业精准匹配在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企业也会通过捐赠和借用设备等形式,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支持。

  2023年,宣城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探索“科技副总”引才机制,首批选派21名“科技副总”。如今,“科技副总”已帮助对口企业申报省重点研发项目5个、市专精特新科技研发专项6项。(记者 罗晓宇 张敬波)


“政商恳谈”解企忧

  4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宣卫卫浴公司,只见生产车间一派忙碌。“去年这个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厂房已经建好并且生产,多亏了市里的‘政商恳谈会’。”公司负责人皮国才说。

  宣卫卫浴是宣城市“退城进园”奖补政策重点实施企业。2019年,由于靠近主城区的老厂房征迁,皮国才决定在宣州区寒亭镇投资建厂。2020年4月,新厂正式动工,却因资金周转不足,项目按下了暂停键。

  去年3月4日,皮国才参加了宣城市召开的第三期“政商恳谈会”,向宣城市委主要负责人当面汇报了企业遇到的难题。让他欣喜的是,恳谈会上进行了现场会商,宣州区当即表示先期落实3000万元融资担保,随后又召开专题会议为企业细化融资方案。15天后,项目复工。

  “复工后,寒亭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靠前服务,金融机构根据施工节点迅速放款,2023年底项目一期建成试生产。”皮国才说,“目前企业产销两旺,生产订单已排到9月份,产品主要出口南美、中东等地区。”

  “眼下,我们正在进行房产报建和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工作,项目二期的设备将于7月份进场安装。”皮国才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宣城市把营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建立“政商恳谈会”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该市已召开16期“政商恳谈会”,政商恳谈常态化机制已经形成。(张敬波 罗晓宇)


老矿区崛起工业园

  “鼎盛时期,有近6万人在此工作和生活,一度形成‘十里矿区’的繁盛景象。”4月16日,位于广德市新杭镇牛头山社区的“时空长广、皖美新杭”展览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讲述着长广煤矿曾经的光荣和梦想。

  长广煤矿地处我省广德市新杭镇与浙江省长兴县牛头山交界处。上世纪50年代,地属广德的大小牛头山、查扉村煤田并入长兴煤矿,归浙江开采,形成“地面安徽管,地下浙江挖”的局面,后称长广煤矿。当时的长广煤矿不仅规划了职工宿舍区、中小学校、医疗机构,还建有文化宫、影剧院、书店等服务设施,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

  2013年8月,长广煤矿最后一个矿井——七号矿井宣布关闭,新杭镇独立工矿区延续60多年的采煤主业画上句号。2019年11月29日,广德市与长兴县、长广集团全面完成独立工矿区资产及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交接工作。此后,广德作为属地政府,围绕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推动长广片区发展,组织开展各类环境整治、居民安置点改造、土地整治、移交建筑物修缮与保护等工作。

  “长广煤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与安徽)的先行试验田。未来,我们将把这里打造为集红色教育培训、矿石体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废矿利用乡村振兴样板地。”新杭镇党委委员杨波告诉记者。

  如今的广德独立工矿区新杭镇企业孵化园里,车来人往,十分热闹。

  “这个车间主要是做模具的,我们不仅为园区内相关企业,也为广德市一些企业做压铸磨具的配套。”在安徽鸿鑫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春维告诉记者,当地营商环境优良,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去年5月,公司将原先在江苏昆山的生产基地搬到了园区,并计划将上海基地的部分产能也迁移过来。

  新杭镇镇长刘德怀告诉记者,新杭企业孵化园为独立工矿区接续产业园承载实施项目。目前,园区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驻投产企业8家、签约项目10个,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也在进行中。未来,孵化园将重点引进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并引入各类创新要素资源,通过产业规划布局、创业孵化、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投资,努力孵化一批优秀企业,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张敬波 罗晓宇)


建设“周转池” 企业“好用地”

  4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宏润新能源产业园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工业机器人手臂不停挥舞,一片片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经过划片、串焊、层压等十多道工序后,变成一块块完整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

  “去年8月,产业园一期投产,二期项目启动,从项目签约到投产只用了6个月。”宏润新能源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章伟说。

  产业项目跑出“加速度”,得益于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制度。

  宣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用途管制科科长江爱青告诉记者,“周转池”将各县市区及各园区暂未使用的存量土地和各类用地计划指标集中起来,全市统一调配。当前,各地建设项目的土地要素资源保障配置率仍有待提高,一方面存在项目招商落实后急需审批新增用地,出现“项目等土地”的情况;另一方面,各县市区、各园区又存在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程度不够,出现“土地等项目”的情况。

  “好项目”落“好地方”,好企业“好用地”“用好地”。江爱青介绍,宣城市通过试行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制度,向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力度大的县市区倾斜,让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确保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招商引资企业获得精准高效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

  截至目前,宣城市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中已纳入存量工业用地114宗、面积8531.92亩,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627.65亩,纳入补充耕地指标2430.31亩;通过“周转池”安排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3909.30亩、补充耕地指标977.25亩,完成招商推介存量工业用地8宗。(张敬波 罗晓宇)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