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高质量发展看芜湖 | “攥指成拳”,构筑新兴产业集群

安徽日报  罗晓宇 阮孟玥    阅读 

芜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内陆开放新高地——

“攥指成拳”,构筑新兴产业集群

  4月1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技术人员在测试分析实验室内进行实验。记者 范柏文 摄

  4月17日,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通用飞机生产场景。记者 范柏文 摄

  4月18日,奇瑞新能源iCAR工厂,总装车间生产场景。记者 范柏文 摄

  芜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商业集散重地,开放和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如今,芜湖正借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机遇,聚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内陆开放新高地,全力发展新能源、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记者近日走进芜湖市,深切感受到这里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发展活力。

  发挥“链主”优势,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

  当前,芜湖市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列为首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链建设,以奇瑞为“链主”,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随着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在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的iCAR新能源生产工厂总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iCAR03新车在经过一道道组装工序后,驶进质检线进行质量监测,然后陆续下线。

  这台车如同“盒子”一样,样式十分新颖。“外观之所以如此新潮,其目的是打造面向年轻人的新势力新能源品牌,‘以年轻的心,为年轻的人,造出色的车’。”iCAR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翟小兵说,iCAR自诞生以来,就深耕用户需求,而且售价相对亲民,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今年3月,iCAR03已经交付近5500台,目前正开足马力,提升产量以满足用户需求。”翟小兵介绍,今年一季度,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24.3%。

  走在iCAR生产车间,感受到的是“智慧”。车间负责人介绍,在iCAR零碳智慧工厂内,实现了物联网全覆盖,部分车间实现无人化作业。在焊装车间,机器人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涂装车间达到95%以上。在总装车间,首次应用了底盘整体自动合装,风挡、底盘、座椅、轮胎也全部由机器人来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工厂采用在线匹配检测和AI视觉防错技术,在关键质量节点100%数字化运营,闭环追踪,确保每台车都能零缺陷按期交付。

  “奇瑞新能源在未来两年内计划推出8款车型,以不断升级和打造差异化,保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翟小兵说。

  奇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正向这里聚集。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芜湖市以奇瑞集团为龙头,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该计划以“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为主线,通过创新、产业、服务、人才、文化、金融、智慧七大平台的协同作用,全面提升汽车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预计到2027年,芜湖市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聚“链”成群,汽车产业“链”出新图景

  近年来,芜湖市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设,围绕“链”发力,扎实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工作,营造上下游联通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4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芜湖市南陵经开区的舜富精密压铸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数字化展厅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整个铸造设备运行以及销售、采购等数据。该公司将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打破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孤岛,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利用与阿里集团共同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打破了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壁垒,实现了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舜富精密压铸公司负责人朱伶俐告诉记者,自去年新型工业化互联网同步上线以来,产品合格率提高了30%以上。

  近年来,芜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应的零部件企业更是迎来新机遇。作为一家集模具及铝合金压铸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压铸企业,该公司通过工艺革新和技术升级,目前已具备年产铝合金压铸件3万吨的生产能力,2023年实现产值4.35亿元。今年,公司将整合信息互联网,以“5G+工业互联网”的精密压铸智能制造工厂建设为目标,实现大数据平台智能生产。

  坐落在芜湖市湾沚区的中汇森萨塔科技(芜湖)有限公司,是传感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公司生产的高压接触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重要一环,该公司被精准招引落户芜湖湾沚不到2年,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在芜湖主要生产陶瓷真空钎焊高压直流接触器,这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负责在高压直流电路中接通、断开电流。目前这一产品已经成功实现量产,并批量供应到欧洲市场。”中汇森萨塔科技(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军告诉记者,企业2022年7月落户芜湖后,已投产数条产线。2023年,该企业实现产值约1亿元。2024年,企业订单总额已超过2.5亿元。

  目前,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动能不断加速,芜湖市正借助产业发展“风口”,已集聚上下游规上工业企业371家,构建起“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关键系统—整车—服务—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集群成势,低空经济借力腾飞

  如今,芜湖市借助工业基础和航空交通优势,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丰富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双翼齐飞”。

  在芜湖市湾沚区,有这样一个“航空小镇”,这里以高端研发制造和通航运营保障为主导,全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聚集地。经过10年发展,如今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

  4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航空小镇”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在该公司飞机停靠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飞机各项性能是否完好,等待第二天的试飞试验。其中,一款国产CA42型通用飞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国产CA42通用飞机加满油后,飞行距离有2300多公里,续航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主要用于国内民航飞行员的培训等。”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雨宁告诉记者,去年10月,钻石飞机生产的国产CA42通用飞机在芜湖成功试飞。CA42型通用飞机实现了国产型号通航飞机与国产民用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双国产”,打破了此前发动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拥有自主国产核心零部件的飞机不仅应用于航空培训、短途运输等常规作业,还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森林防火、海事巡逻等更多场景。”洪雨宁说。

  钻石飞机是从事通用飞机、特种飞机、无人机及配套设备、复合材料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与服务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企业已经累计交付飞机100余架,成为国内唯一通用飞机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设有院士工作站,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通航运营等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芜湖市借助芜宣机场交通优势,将低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着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不仅调动了高科技企业在芜湖投资兴业的积极性,也为航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航空小镇’已汇聚钻石飞机这样的整机企业十余家,还吸引了包括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新材料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为整机研发生产和国产化提供强大配套和助力。”芜湖湾沚区新芜经济开发区纪工委副书记竺保荣告诉记者。

  目前,芜湖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去年10月,《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将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记者 罗晓宇 阮孟玥)


“科技+产业”做好创新大文章

  “我们这里可以测试各种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近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芯片的各类模拟测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是芜湖市超前部署的微电子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第三代半导体、汽车电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共性技术研究服务及培育人才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依托专业人才和稀缺设备,面向芜湖本地企业提供行业技术攻关、检验检测、设备共用等支撑与服务,试制成功超宽禁带半导体、6英寸金刚石材料等产品,打破国外封锁,填补国内空白,近两年对外服务超600次。”西电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东告诉记者。

  去年,由西电研究院牵头的“新型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核心装备、基础材料及器件先进工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成功入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库。

  西电研究院在芜湖与奇瑞、埃泰克、熙泰、芯思维等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组织科研团队立项产学研项目46项,节约企业研发成本近千万元,产生经济效益超亿元。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332项,授权专利98项,引进孵化高层次人才团队16支、企业13家。

  像西电研究院这样的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芜湖已经布局建设40余个。近年来,该市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增强创新产品的应用效能,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芜湖坚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旗帜性抓手,已促进140余项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同时,通过实施全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大科技”评价改革,指导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创新能力锻长补短措施,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如今,芜湖正在进一步做好创新大文章,通过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良性循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推动地方经济向“新”而行。(阮孟玥)


“硬科技”激活企业新动能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芜湖市无为市的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晶圆等各种零部件展品陈列其中,它们所用的胶粘涂料均由徽氏新材料制造。

  2021年,徽氏新材料研发出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可降解溶胀胶带,填充圆柱形锂电池的电芯和钢壳间的缝隙,提高其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布局和研究,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已成为国内首家售卖溶胀胶带的企业。”徽氏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梁龙告诉记者。

  如今,高端涂料企业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我们一直视研发为企业的核心动力,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的6%以上,研发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企业员工的16%。”梁龙说,由于在研发和设备上投入大,政府还积极帮助其对接金融机构,化解“融资难”问题。

  科技创新不仅解决了诸多“卡脖子”难题,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近年来,无为市大力推进科技赋能,通过举办第三届国家(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科技入皖”进无为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集创新服务资源。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加强与上缆所、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助力工业增长新动能,提质扩面培育新的增长极。无为聚焦电线电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找准强链、延链、补链新的着力点,正积极培育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质量效益好的排头兵企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无为加快构建成长。

  2023年,无为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9家,增长76.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家,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和全省“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阮孟玥)


“站室联建”助推基层养老

  “脚踝这里还痛吗,我帮您做个理疗吧……”近日,在南陵县许镇镇仙坊村的站室联建点内,村医正在为朱荷香老人做中医理疗。

  “咱们这儿的医生技术和服务都很好。除了可以看看身上的小毛病,还能在这里看书、下棋、聊天。”在书画阅览室里,村民冯山林告诉记者。

  为科学合理统筹基层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南陵县采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站”联建的方式,整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站服务资源,实施“站室联建、医养融合”项目。

  “站室联建既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就医问题,也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南陵县民政局副局长邾东告诉记者。

  “站室联建”项目点由村(社区)负责新建或改建提升养老服务站,卫生室进行适老化改造并运营,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急、助医、助餐、助行”以及探视巡访等服务。同时,赋予联建“站室”经营功能,提供按摩、日托、短托等与养老相关收费服务,强化联建“站室”造血功能。目前,南陵县已累计投入450万元,建成站室联建项目点30个。

  许镇镇仙坊村站室联建点位于仙坊村卫生室内,项目面积210平方米,其中养老服务站100平方米、卫生室110平方米。除了日常服务外,仙坊站室还安排老年人参加一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

  记者了解到,南陵县养老机构均与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村医定期到“站室联建”项目点上门坐诊,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初级诊疗等服务。目前,弋江镇、许镇镇、工山镇、家发镇、烟墩镇中心卫生院盘活现有医疗资源,成功创建“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阮孟玥)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