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课|杨建:用心用情用爱 担负起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
开栏的话: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指明了前进方向。
安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越来越多学校创新思政教学,涌现出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本网深入采访我省思政理论课建设先进典型和一线工作者,开设《上好思政课》专栏,走近安徽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辅导员杨建,坚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19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把辅导员当事业干、把学生当亲人看”,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与学生相伴成长,为学生插上信仰的翅膀。
坚守,让信仰在学生心中扎根
以德立教、言传身教是杨建十九年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他常说:“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所在,学生凝视的双眼和会心的微笑,是我尽心尽责教学的不竭动力。”朴素而简单的话语当中折射出杨建深深的教育情怀。
从当辅导员的第一天起,杨建就要求自己做到一周内认识所有学生,一个月内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每学期至少与每名学生进行一次深入谈心,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出更多拥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
与学生手拉手、心连心、与学生相伴成长。“记得有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极差,学业基础不好,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杨建回忆说,他立即驻进学生宿舍,建立帮扶小组,三个月的陪伴和鼓励帮助那位学生找回了信心和勇气,毕业时也走上了辅导员岗位,成为了一盏灯去照亮更多人。
“其实,幸福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们辅导员自己。” 杨建告诉记者,当班级获“全国先进班级集体”、当挑战杯赛场传来捷报、当学生斩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那一刻,他认为没有人能比他更幸福。
创新,让思政课“活”起来
杨建认为,思政课绝不是简单地“灌鸡汤”,而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贴近学生现实需求,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为此,杨建结合学生特长,发起成立了“创新创业试点班”,形成了“一年级培养兴趣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能力、三年级重点组队练实战、四年级服务社会谋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思政课程的华丽“变身”。
一位学生问:“老师,您看这个‘一种方便挤出液体的瓶子’的想法能不能申请专利?”杨建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手把手教学生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修改专利申请书,经过15次的修改,这位学生递交了人生的第一份专利申请书。
在杨建的指导下,创办了学校发明创新协会,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连续举办18期试点班,创意4万余条,专利400余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团队《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他着力向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主持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等高层次项目8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编思政案例集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传承,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杨建拓宽了视野,走出了一条将立德树人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之路。2017年4月,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奔赴革命老区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当起了大别山里的博士生村官。脱贫攻坚的1500多天,他积极带领师生投身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学生中宣讲扶贫故事和农村的变化。
理论一旦与实践结合,得到教学实践的支撑,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力量与魅力,就能充分吸引学生,说服学生。
“每一次模拟长征活动都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杨建告诉记者,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从建院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了19年 “濮塘行”模拟长征活动,从安徽工业大学到马鞍山濮塘革命烈士陵园,要经过4个小时、16千米、徒步2.5万余步才能抵达终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杨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实习实践等,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帮助大学生接续文化传统,参与社会生活,内化价值取向,习得公民实践能力,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记者 张贤良 朱晓桐 海报设计 罗中琳)
编辑: 黄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