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支队长访谈丨淮北:办公室在一线 用心办好群众的“关键小事”

安徽公安交警在线      阅读 

  编者按

  全省公安交管部门认真践行办公室在马路上、在群众中、在第一线,忠实履职,担当尽责,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自9月15日起,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联合新华网安徽频道、人民公安报安徽记者站、安徽法制报、中安在线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全省16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系列访谈。

  今天的访谈嘉宾:淮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王渊

  记者:现在群众都反映“停车难”的问题,请问支队长,淮北公安交警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都有哪些举措?

  淮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王渊

  王渊:淮北公安交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积极开展便民停车行动,扎实开展一线调研,积极问计问需于民,形成信息搜集反馈落地实施的闭环,用心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停车“关键小事”。

  一是畅通共建共治共享渠道。交警部门通过市长信箱、12345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完整接收、处理、反馈机制,今年以来共接收群众有关信号调优、设施完善、组织优化等方面意见建议630余条,全部反馈处理完毕。

  二是深化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在充分收集一线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停车问题基础上,全市主次干道设立58个违法停车严管路段,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科技优势,加大严管路段巡逻、巡查力度,形成对机动车违法停车严管态势。在全省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广“违停管理”软件。加强属地联合,与各区政府积极对接停车秩序问题,形成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常态治理各类违法停车行为。

  记者:农村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薄弱问题,淮北公安交警通过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事故预防,有哪些亮点和做法?

  王渊:近年来,淮北公安交管部门围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工作,通过道路联席会议作用发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形成协同共治合力,使各类管理资源向农村倾斜,出台《淮北市加强农村道路交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淮北市两站两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推动全市“两站两员”工作经费统一纳入同级财政保障。建成一、二级标准警保合作劝导站19个,配置“路长”452名、劝导员306名,建成6个省级示范“交通安全村”、9个市级示范“交通安全村”。劝导员发放宣传单册5.2万余份、劝导轻微交通违法1.1万余起、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隐患365处、协助处理简易交通事故900余起。

  二是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派出所和交警队“所队合一”“联勤联动”改革。坚持“警种整合、业务融合”导向,在濉溪县推动10个农村派出所和6个农村交管中队实行试点,建立“六个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实现警力增加100%以上,巡逻频率和覆盖面提升约60%,失控漏管路段减少约15%,改革效能初步显现。

  三是推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要素户籍化管理,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对派出所绩效考核。“农交安”手机APP录入农村各类交通要素120余万条。采集三轮车、变形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信息7500余条。

  记者:电动车与群众出行息息相关,关于电动车综合管理,淮北公安交警主动汇集民意,有哪些好的经验?

  王渊:近年来,淮北公安交管部门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动车管理立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电动车综合管理,为困扰各地的电动车管理工作提供了淮北经验。

  一是在全省率先立法。《淮北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全省范围内首个通过并施行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填补了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不能处罚的立法空白。

  二是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以市文明城市创建办公室的名义下发《关于印发〈 2022年淮北市电动车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任务,依托全市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部署开展、跟踪落实电动车综合整治工作。

  三是提升精准查缉水平。在全省率先建设4套非机动车抓拍系统,对非机动车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在机动车道内行驶、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配合路面民警进行实时预警和拦截及现场处罚,有效提升电动车违法查处精准度。

  四是集中整治震慑违法。组织执法小分队,依托进出城主要路口、主次干道、主要商业大街等电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灵活机动开展交通违法集中整治。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举行“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集中宣传活动,拍摄《条例》深度解读视频,举办《条例》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参加一线非机动车管理执法,曝光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当事人等,取得较好社会宣传效果。

  记者:事故伤员的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淮北公安交警在打通伤者的救助通道上,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王渊:淮北公安交警认真践行办公室在马路上、在群众中、在第一线,立足主责主业,聚焦路面事故处置效率提升,打造“两绿一快”联动机制,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一是打造“绿波通行”通道。守护群众安全在马路上,在事故处置中采用视频接力、绿波放行、警车带道、摩托车疏导等多种方式办法,确保道路交通事故重症患者医疗救护车辆“优先通行、快速通行”。建立警医共享平台实现“110”“122”“120”联动接警,实现警医联合接警、统一布警、同步出警,缩短院前医疗急救反应时间。

  二是打通医院“绿色通道”。守护群众安全在第一线,与市卫生健康委确定7家医院为市级道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定点医院;从市级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定点医院中,选拔聘请副高及以上医师共计36人组成专家库,负责指导和参与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三是快速支付及时救治。协调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事故进行快速支付或垫付;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抢救费,通过道路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及时垫付。

编辑: 蔡梦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