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遨游“星”征程!

合肥晚报      阅读 

  方向,决定前行的道路。

  古人用北斗七星辨认方向,后来按北斗七星的样子设计了司南,再后来发明北斗系统,穿梭千年的历史性变革,让人类重新打开了“方向”之门。至此,雪山、荒漠、深山、丛林、海洋,再也未能阻挡前进的脚步。

  如果说导航卫星是人们前行的“指路人”,那么以北斗导航市场为代表的空天信息产业,当之无愧是新的增长极。

  这背后,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犹如一艘巨轮,正在加速航行。

  【风向】

  空天信息产业已成为新的增长极

  8月10日-12日,202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合肥举行。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空天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场景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在当天上午的集中签约仪式上,新签约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66.3亿元。

  这场号称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会议,到底有何看头?

  诚如本届大会主题“推进时空信息新基建 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或许,我们从议题、嘉宾、参会企业等环节能看到一些“风向标”。

  首先是场景。

  除开幕式外,本届大会另有5场高端论坛、4场企业家论坛和26场分论坛,议题中“数字地球”“高精地图”“元宇宙”“自动驾驶”充满着“未来感”。

  包括社会治理与疫情防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实景三维、自然资源管理等越来越多元的行业应用,在本届大会上被设置议题和讨论。

  其次,本届大会共有近10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会。

  梳理部分企业发现,这些参会者分别来自测绘地理信息、高精地图、高精定位、遥感大数据、元宇宙/数字孪生、云集成服务等赛道。其中不乏传统测绘地理空间企业,还有远道而来的创新型企业以及跨界而来的科技院所。

  8月10日下午,合肥特别召开了一场会谈,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航天宏图执行总裁廖通逵,欧比特总经理颜志宇等参会客商皆在此列。

  【航道】

  瞄准卡脖子技术奔赴星辰大海

  乍听起来,空天信息会让人误解为“空”“天”,其实,它覆盖的是“空、天、地、海”四个领域。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已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目之一。

  瞄准的是卡脖子技术,奔赴的是星辰大海。

  从出行路线导航到天文气象监测等等,虽然真正懂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正在用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离不开。

  地理信息产业投入大,但远期收获更大,甚至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可谓“当下有说头、有看头,将来一定有赚头、有盼头”。

  可以说,谁抓住了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风口”,谁就拥有了弯道超车的强力引擎。

  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预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达万亿。目前,中国空天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可以说各区域主要城市正在积极布局。

  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特别是北京、天津两地,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

  长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和上海两地。江苏是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装备大省,中国早期卫星通信工程“311工程”的模仿制式地球站即起源于南京;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中国航天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中国首个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也落户于此。

  珠三角地区以生产制造和运营服务为特色,聚集了大批GPS卫星定位导航软硬件研发企业、生产厂商、运营服务企业、技术提供商、元器件供应商和电子地图企业。

  中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陕西、湖北等省为主要聚集区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格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中国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吸引项目最多的区域之一。武汉则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及其集成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纵观四个区域,抢抓“风口”的路径不同,却有共通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红利叠加,二是地理位置带来的区位优势,三是选准路径快速奔跑,即天时、地利、人和。

  【突围】

  起步不是最早势头已是最好之一

  从全国来看,合肥不是最早,更不算龙头,要跨过先发优势,而且还要在众多主要城市中突围,可行吗?坊间一直传说的这匹黑马,能否再次刷新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如今可见的是,合肥起步不是最早,但势头已是最好之一。

  有人说,合肥的空天信息产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了尽快实现“映日荷花别样红”,合肥策略和打法已可见一斑。

  向产业发展大势借势。

  去年4月22日的航天日,空天科技、量子科学等正式入列安徽“十四五”规划。2021年8月,安徽省发改委组织编写《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思路》。安徽省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双招双引”方案中给出了对这一集群的期待:打造涵盖生产制造、数据挖掘和空间信息服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希望在数字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上先行一步。

  顺势而为,合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空天科技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形成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融入长三角“G60星链”。

  在长三角城市群角逐中,合肥一直打出的都是“创新牌”,奋力实现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上进生”的转变。这次也不例外。

  2021年11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G60星链”计划在上海发布,核心是含合肥在内的九城市官宣打造卫星互联网集群。

  就在计划发布的半个月后,中国空天院与合肥市政府签约落地“数字地球产业”。基于对合肥发展空天信息这一未来产业的信心、决心、耐心,空天院“数字地球产业”首次与地方政府合作。

  合肥市加速布局空天信息产业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长远规划中,空天信息产业如同其余15个产业链“兄弟”一般,被赋予“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新使命。

  搅动商业航天浪潮“一池春水”。

  2020年12月,由地处合肥的中国电科38所和天仪研究院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颗商业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22年2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搭载了“天仙星座”计划中的首发星“巢湖一号”,主要提供商业遥感服务。

  以招商引资为牵引,合肥毫不犹豫地向民营卫星企业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航天宏图等企业伸出友好之手,合作对接组建安徽卫星制造公司、发射及运营公司,打造制造、发射、运营的卫星全产业链。

  深耕量子信息领域。

  从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到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再到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的发布,合肥都市圈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之前(2016年),已经在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建设上与上海、北京齐头并进。

  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合肥宣布启动建设合肥量子城域网。随后,合肥在11月26日对外发布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展望之一,便是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的远景。规划特别提到:“到2035年,合肥高新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高地。”

  合肥正在用信心、决心、耐心,继续用好一个工作专班、一项产业专项规划等“八个一”推进机制。目的是,助力已来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愿来企业能落早落,携手把地理信息产业打造成新的产业集群。

  【征途】

  携手“仰望星空”的人 干好“脚踏实地”的事

  如果说一次站上风口是运气,一次又一次站上风口,那就是一种能力。无论是何种赛道,合肥坚定一个逻辑,那便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把创新当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视创新如使命。

  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格局,合肥将12条重点产业链动态调整形成了空天信息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量子产业链等16条重点产业链。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可以说,“以变应万变”是合肥发展包括空天信息产业在内战新产业的不二法门。

  自“十四五”规划出台后,“国家队”落地合肥的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2月,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合肥揭牌,将进一步提升深空探测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加速构建深空产业发展新版图。

  合肥现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和单位超50家,从业人数近5000人。拥有中科大、中电科38所、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孔径阵列与空间探测安徽省实验室、北斗导航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10家,四创电子、北方雷科、四维图新、科大国创、辰安科技等重点企业近40家,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

  从产业链来看,在上游卫星载荷制造上,合肥拥有国内领先的航天装备工程技术基础。依托中电科38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已组建起专业的航天装备研制队伍,具备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线能力。

  在中游地面设备制造方面,合肥拥有四创电子、北方雷科、若森智能等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北斗终端研制、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研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具备卫星通信、导航终端研制、生产的能力。

  在下游数据应用方面,合肥拥有覆盖广泛的各类信息服务。目前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以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讯飞数码、航天宏图、北方雷科、四维图新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基于空天数据的应用生态,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星”光汇聚。截至本次大会召开前,合肥已签约落地空天信息产业项目17个,本次大会新签约15个项目,产业集聚的优势越发明显。

  紧抓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合肥计划将其打造成产业新地标,一片“千亿”蓝海广阔而清晰: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1000亿元。

  合肥携手“仰望星空”的人,干好“脚踏实地”的事,共同在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担纲承梁。朝着星辰大海的方向,打造中国“星”城,一个全新的合肥故事,已然启航!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编辑: 王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