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物理实验运行组:夸父逐日“硬核军” 日出东方 “点灯人”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孟一凡 刘职伟 段玉 戴芮    阅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核聚变是太阳及宇宙恒星的供能过程,其原材料在地球几乎用之不竭,排放也毫无污染,可谓终极能源。若该技术能被人类驾驭,地球的能源规则或将改变。

  在合肥科学岛,有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青年王牌军,他们聚焦核心技术,多次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精进于为我国打造有“人造太阳”之称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下简称“EAST装置”),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解决未来人类的能源问题。

  大科学装置被誉为“国之重器”,目前,EAST装置是国际上能在百秒量级条件上全面演示和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400秒科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能参与对它的研究既是光荣又是责任。

  “我们的首要工作是确保装置在安全的情况下,使各子系统协调统一,保障实验高效进行。”EAST装置物理实验运行组负责人钱金平介绍说,一轮实验往往需要数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参与人数往往数百人,是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作,物理实验运行组如同实验工程的“大脑”,要将每一轮实验目标逐步分解,再件件落实,各个击破,节节推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目标最后完成。

  要抱有对科学事业价值的强烈认同,身披“夸父逐日”般不屈精神的余光,才能在上下求索于科学真理的漫长征程中“能量”不止,“动能”充足。

  “地球上的煤矿只够再用200年,石油、天然气可能只剩50多年,能源危机对于我们来说,如同时刻悬挂在头顶的一把剑。”EAST装置工程师王腾曾如此表示。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他已致力于能源科研领域近10年,只为“人造太阳”向着更“热”更“持久”的方向不断发起冲击。

  “2018年的一项研究任务,从问题提出到系统建成历时就有4年之久。”谈起那次等离子体运行对超导磁体失超检测的干扰抑制优化研究任务时,王腾感触颇多,“由于这个问题超导聚变装置所特有,我们不仅没有案例参考,甚至问题的提出还饱受业内质疑。”作为这项工作牵头人,王腾几经周折,最终建立了一套动态反馈补偿系统,实现了更优的噪声抑制,保障装置稳定运行。如今回首往事,王腾说那段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创新背后的艰辛,也坚定了自己敢于提出问题和给出方案的信心,尽己所能,为国效力,这也正如他所言,“如果有一天核聚变能够发电,我希望第一盏灯是点在中国的土地。”

  类似的故事在团队中数不胜数。

  2016年加入团队的张斌在2019年接到了组织专题实验周的任务,计划一周发起对某一全新领域的探索挑战。作为负责人,张斌压力巨大,每天从早上7点直到深夜全身心投入其中,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直至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努力,把任务做好,取得预期科研成果,这样的初衷自始至终都在激励着我好好工作。”他说:“自那以后,我越发感受到,年轻人不能怕吃苦,遇到问题只有付出努力,才可能成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每个有为青年在筑梦路上“最美的太阳”。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研究院及各研究所聚变大科学团队全方位的支持下,科学岛已是百卉含英,“淮”才遍地。

  “从等离子体所科学基金到院长基金,再到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均设立了青年项目,在为我们青年人才提供科研道路上‘第一桶金’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倾听我们的声音,让我感到十分温暖。”王腾表示,“通过定期举办青年讲堂等活动,我们分享到这里其他优秀拔尖青年的成长与科研经历,让这里科研氛围十分浓郁,同时,附属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建设完善,从根本上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助力大家潜心科研,多出成果。”

  春夏秋冬须臾过, 且做夸父追太阳,人类在追求不竭能源的道路上同样需要青年人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未来,EAST装置物理实验运行组将发扬老一辈“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砥砺在核聚变能源研究的路上,为在中国土地点亮“核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的美好愿景奉献青春力量。(记者 孟一凡 刘职伟 段玉 海报设计:戴芮)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