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奋起新征程】安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晒出亮眼成绩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徐慧媛    阅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卫生健康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我省行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成立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卫生健康等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行业党建工作指导体制初步建立。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在章程中明确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部制定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会议议事决策制度,78.7%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书记、院长分设;90.6%设党委的公立医院设立纪委,其中83.9%的公立医院配备专职纪委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明显提升。民营医院党建工作也取得新突破,通过联合印发《加强民营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民营医院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从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入手,夯实民营医院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目前我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首创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2020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建立城市(城乡)医联体107个、医疗集团17个、专科联盟11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0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扩大至35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65.5%。同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积极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5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199 家公立医院核定周转池编制5.4万名。全民医保制度日益完善。统一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422个、占总出院人数的46.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更加规范。率先开展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实行“两票制”,建立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会商联动机制及清单管理制度,创建“17+13+X”种抗癌药降价惠民保障机制。此外,通过实施监管主体责任制、监管力量协同制、监管内容清单制、不良执业记分制、诉求回应平台制、结果应用联动制等六项监管制度,将省级132项权力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底,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68张、2.69人、3.08人,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积极推动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以及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前瞻性项目。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77个,争取国家资金60.4亿元,在5家省属医院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我省卫生健康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省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全覆盖,搭建省医学影像云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智慧医院建设不断推进,已设立互联网医院27家。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1年的79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慢性病防控稳步推进,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6个、省级示范区56个。传染病防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完成艾滋病患者抗机会感染医疗救治3万余人次、贫困结核病患者救治4.5万余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在全国较早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一个月控制住疫情蔓延,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多措并举,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效。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省108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常住人口8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消除168个村医“空白点”和161个村卫生室“空白点”。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构建“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即“351”、“180”)综合医保政策体系,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4个,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创新贫困人口服务模式。实现227.95万有诊疗需求的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开展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医养结合照护试点,推广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用药“长处方”。

  聚焦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我省先后出台《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等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现有各级各类中医院153所,基本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目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动建设13个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4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2人。另外,依托亳州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亳州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霍山大别山药库等4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迅速。

  积极推进健康促进,老龄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省目前59个县区开展国家级或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其中11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已通过评估验收。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17%,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医养结合方面,建设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4个、示范基地(园区)6个、示范项目机构27个、社区示范中心31个。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和能力也不断强化,构建基于“孕前-产前-生后”的三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立省市县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中心,实施学生眼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常见病及“两癌”筛查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工作不断推进。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省内首批15个尘肺病康复站全部运行,康复患者满意率为100%。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水平持续提升,重点职业病监测覆盖全省,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100%。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我省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7.26/10万、4.54‰、6.85‰降至8.00/10万、3.47‰、4.8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名列前茅。同时城乡差异显著缩小。2015—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城乡差异分别由1.44/10万、1.68‰、3.2‰降至0.52/10万、1.56‰、1.6‰。重点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2015—2020年,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由242.66/10万降至225.08/10万;死亡率为0.61/10万,远低于全国1.9/10万的平均水平。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维持在2/10万和0.5/10万以下。结核病疫情控制良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由58.44/10万、0.15/10万降至41.87/10万、0.10/10万。地方病流行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碘缺乏病县消除状态继续保持,提前一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就医获得感增强。根据国家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31%和91.07%,较2019年分别增加2.05和0.59个百分点,处于较高水平。(记者 徐慧媛)

编辑: 王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