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岛上的“黑科技” 记者探访合肥首家“智慧健康小屋”

安徽商报  刘畅司晨 卓旻 季茹婧    阅读 

  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三孝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的合肥市首家“智慧健康小屋”正式投入运行。“小屋”拥有一批合肥研究院研发的高科技体检设备,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能帮助大家有效预防慢病发生。据了解,年底前,合肥将建成20家左右的“智慧健康小屋”。

  AI+大数据,揭开身体“秘密”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长江中路的这间“三孝口智慧健康小屋”。现场,不少人正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检测。这间“智慧健康小屋”里的所有检测设备,都来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健康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丁增辉告诉记者,“智慧健康小屋”是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慢病风险防控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合肥研究院智慧健康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层社区研发的一套智慧健康服务系统。

  “整个系统通过先进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居民提供自助健康检测、评估和精准化健康指导的健康服务系统,居民只要通过身份证,无需挂号就可以享受智能化的健康服务。”丁增辉说。

  这些设备有何“高明”之处?

  现场,记者看到一台外形酷似体重秤,名为“身体成分分析仪”的设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记者光脚站上这台设备,同时,两手握住设备两边的长杆。不一会儿,设备屏幕上显示出了记者的人体水分、蛋白质、骨矿盐、脂肪等多项身体成分指标。

  丁增辉介绍,记者脚下和手握处,共有8点接触电极,通过生物电阻抗法,能够分节段测量人体各种身体成分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信息丰富等特点,能为控重、减脂、肌肉训练、营养平衡和疾病诊断等提供科学数据,实验表明,测得的准确率达到99%以上。”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台机器,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就是构成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受生活方式以及身体机能等影响,这些“零部件”有的十分健康“年轻”,有些则会提前“老化”。“智慧健康小屋”中的超声骨密度仪,可以快速测出骨骼的实际“年龄”。

  这台仪器外形十分小巧轻便,高度仅约30厘米。体检者只需脱鞋将一只脚放入仪器,仪器便会通过超声透射法,精确测量计算出跟骨部位的骨强度,以此来评估人体骨骼的强度,对于骨质疏松预警、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力争年底前建成20个左右智慧健康小屋

  除了各种仪器检测,体检者还需在一台名为“智慧健康问卷终端”的设备上填写一份自评问卷,问卷内容涉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丁增辉说,基于各项检测指标与该问卷,输出一份个性化的健康报告,是“智慧健康小屋”的核心所在。

  “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采集、抽取、分析了十几万份数据,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让机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归纳与深度学习,开发出了这套慢病风险评估模型。”丁增辉介绍,基于这套模型,机器已经“变成了”一个较专业的医生,能对身体指标和问卷内容进行快速整合分析,给出“私人定制”般的健康报告。这份健康报告中,不仅包含了测得的各项指标,还能清晰地列出健康问题、风险评估、营养膳食建议、运动建议等。“通过检测,制定健康目标,给出个性化方案,居民执行建议,定期回访等这样一整套的闭环式流程,将能帮助居民有效预防慢病发生。”

  三孝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汪滢滢表示,科技含量十足的“智慧健康小屋”,对基层医护人员及社区居民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处。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居民处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问题。原先,基本上是对已经患病的居民进行治疗和服务。但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就能够尽早干预,让大家提前预防。”汪滢滢表示,居民前来进行检测,需要提前与自己的家庭医生预约,预约后携带身份证即可免费检测,智慧健康小屋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8:30-17:30。

  “智慧健康小屋,是合肥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科技成果与百姓需求对接,实现成果本地转化的重要一步。”丁增辉透露,位于笔架山街道的智慧健康小屋本周内也将开放,“力争在年底前,在合肥市开放20个智慧健康小屋,帮助更多人了解身体状况,预防慢病发生。”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文 卓旻/摄 实习生 季茹婧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