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大讨论拧开思想解放的“阀门”

安徽日报  刘洋    阅读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红色记忆

铜陵大讨论拧开思想解放的“阀门”

20210614000443a.jpgB001.jpg

  《醒来,铜陵》版面图。 记者 刘洋 摄

  夏日的铜陵风轻云淡,游人在滨江生态公园漫步,举目可见造型精致的码头书屋。铜陵,这个昔日的工矿城市已“华丽转身”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城市转型、气质转变,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思想嬗变?

  在铜陵日报社资料室,打开1991年《铜陵报》报刊合订本,重读当年《铜陵报》刊发的文章《醒来,铜陵! 》,思想的温度和时代的脉搏依然清晰可触,字里行间喷薄欲出的是改革的激情和历史的担当。由铜陵发出的这一声“醒来”,拧开了思想解放的“阀门”,增添了改革发展的动力,迅速在铜陵、全省乃至全国引发强烈反响。文章提出的“解放思想是先导”正是铜陵能始终正确面对前进中的思想困惑、体制束缚,成功化解一个又一个困难的秘诀所在。

  时针拨回到30年前。 1991年11月14日,《铜陵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文章从审视自己的角度,将自己与周边城市、与条件类似的地区作比较,并反躬自问:高速度为什么没有带来高效益,与相邻地市县相比为什么“同处一江景不同”,高投入为什么没有带来高产出?文章第一次把铜陵十年来的成绩、特别是经济效益低下的数据和盘托出;第一次把铜陵的短处亮出与沿江市作比较;第一次挥起理性的解剖刀,从大量事例入手,对积淀在铜陵人身上多年的计划经济意识进行了无情地解剖。文章同时发出深情呼唤:“每个有志的铜陵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土地?! ”

  《醒来,铜陵! 》让当时铜陵市广大干部群众受到强烈触动,从当时报纸所刊登的第一篇反响报道上便可见一斑:一种意见认为此文敢于揭短亮丑、振聋发聩;另一种意见说“大棒朝下打”未免不公。其后,在铜陵开展的“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大讨论中,许多干部职工通过《铜陵报》说看法、提建议、理思路。《读罢此文寝难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抗药性”不除难醒来》《勇敢地走进市场大海里 “捕鱼捉鳖”》《再不能贻误战机了》……大量读者来稿涌到媒体,直陈流弊、慷慨建言。在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锋中,一场经济思想大讨论逐步深入,而源起于铜陵的这把思想解放之火,很快便又在更大范围内蔓延开来。

  1992年1月4日,《经济日报》在一版推出一组总标题为《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随后20天,又相继推出数十篇报道,并配发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阐述铜陵经济思想大讨论的意义。神州大地热气腾腾、应者如云。铜陵亦因解放思想而卓然挺立时代潮头。时至今日,《醒来,铜陵! 》刊发已经过去30年,但依然是解放思想的醒目标签。

  但思想解放从来不会一劳永逸。其后,铜陵又先后掀起“起来,铜陵! ”“崛起,铜陵! ”大讨论。在城市转型升级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当口,组织开展了“城市转型、干部先行”专题讨论;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组织开展了“我在中心干什么、我为中心做什么”建言献策活动。

  不断解放思想,让铜陵一路先行先试成为改革热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型医联体等改革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改革新品牌、发展新模式、城市新亮点。解放思想、冲破樊篱也为如今铜陵城市转型增添了强大驱动力,铜陵铜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工业互联网激活了“智造”新动能,“项目为王”理念的落地落实为“十四五”发展厚植了根基。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融入了铜陵城市肌理,成为铜陵城市基因,也是铜陵这座千年铜都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记者 刘洋)

编辑: 章嘉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