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美好安徽•决战脱贫攻坚】 “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 劳模扶贫带来乡村“蝶变”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苏艺 刘玉才 宣成龙    阅读 


  该就业扶贫车间是一家以生产速冻水饺、速冻馄饨为主要产品的食品企业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在淮南市寿县油坊村的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55岁的贫困户黄光兰对记者讲了这句顺口溜。从曾经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到今天的美丽乡村,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3万元到今天的66万多元,油坊村这个偏远的乡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9月21日,本网记者走进村里,寻找乡村“蝶变”背后所隐藏的“振兴密码”。

  油坊村位于寿县张李乡最西部,滨临淠河,与霍邱县隔河相望,是寿县最偏远的乡村,村子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667人,人均不足五分耕地。2018年,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主动请缨,从曹庵镇副镇长跨区域到张李乡担任党委副书记。12月,他又主动要求兼任油坊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大伙脱贫致富。2019年3月,张李淠河湾劳模扶贫基地建设启动,这个偏远的乡村开始走上“蝶变”之路。

  在油坊村扶贫基地的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近50名当地的留守妇女正在包手工饺子,一个个元宝形状的水饺在她们灵巧的手中成形,被放到一边的塑料盒中,打包运走。公司负责人时磊告诉记者,工人们每包一盘水饺可以挣1.5元,一天能挣1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能挣近3000元。

  55岁的贫困户黄光兰家里有瘫痪18年的丈夫,儿子正在上大学,今年5月,黄光兰进入这家公司上班,不仅有了稳定收入,下班之后,她还能回去照顾丈夫和照料家里的农活。“我们这里有句顺口溜,‘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黄光兰说着,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村子要发展,不能光靠给村民发扶贫手册,要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来真正带动。”陈多田告诉记者,他经常说一句话,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应该有“焦裕禄的心、刘兰芳的嘴、店小二的腿”。不仅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要会做群众思想工作,更应该有服务意识,凝聚劳模、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的力量,“跟着劳模去扶贫”,帮助乡村发展产业、解决就业。

  就业扶贫车间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总部在苏州,负责人时磊是从油坊村走出的企业家。2019年,在陈多田的邀请下,时磊在家乡投资兴建了分厂,专门负责生产水饺,运送到苏州销售。“当时回家乡投资还有顾虑,担心当地政府部门服务跟不上。”时磊告诉记者,但是陈多田多次前往苏州邀请,“一方面是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另一方面也是想着要为家乡发展做一些贡献。”

  公司建成后,给当地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90户贫困户,受益贫困人口230余人,还被省人社厅等单位认定为2020年省级就业扶贫基地。

  跟着劳模去扶贫,两年来,先后有36位全国劳模、98位省市劳模、企业家来到油坊村,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他们不仅仅是带来了投资,更是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希望。

  如今在油坊村,一个个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蔬菜基地产出的蔬菜就近供应给食品公司, “淠河湾甜瓜”畅销周边,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花卉种植,“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的力量越来越大,300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达到了如今的66万余元。

  “看到劳模在身边,我们干事有劲头。”时磊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记者 苏艺 刘玉才 宣成龙)

编辑: 郁春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