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抓党建 促脱贫 助力乡村振兴

中安在线      阅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初冬时节,户外寒风料峭,但在寿县李台镇八大家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的施工工地上,负责人任志兵带着公司的贫困户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基建,一个以采摘、乡村旅游、度假为特色的观光园已经初具规模。任志兵是共产党员,在上海打拼多年,2016年他投资数千万,回到家乡寿县建起了这个观光园,还带动了周边数百户贫困户脱贫。

  寿县一共有72个重点贫困村、13.33万贫困人口,全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2150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群众看得见、离不开的战斗堡垒,实现以党建促脱贫、以党建助振兴。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好”的等次,基层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能人”返乡创业 激发乡村活力

  寿县八大家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任志兵原先在上海做苗木生意,2016年,任志兵响应家乡招商引资的号召,投资数千万在李台镇建起了这块观光园。“这里位置好,靠近合肥,离淮南、寿县都不远,交通便利,观光园主打采摘、婚纱摄影等特色,建成之后客流量一定不差。”任志兵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

  致富不能忘记乡亲,在八大家农业观光园的施工工地上,贫困户刘勇礼正在修剪花草,挖土栽苗,他2017年来到园区工作,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刘勇礼告诉记者,他原先是一名贫困户,现在他在观光园务工,加上各项补贴和医保兜底,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任志兵介绍说,他这里有39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平时负责修剪枝叶,浇水施肥等强度不高的工作,除了每月的工资,逢年过节还有慰问金,春播还送种子化肥,帮助他们家里开展农业生产,并间接带动全镇13个村的397户贫困户脱贫。

  构建创业致富平台,把乡村振兴作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乡贤回归的新载体。来自安丰塘镇的种植大户王胜昔,2016年在李台村流转了近500亩土地,建设蔬菜基地,主要种植有机蔬菜,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近100亩,让贫困户增收10余万元。同时承担保底分红资产收益模式,年底可提供分红款10多万元,常年务工就有20多位贫困户,年创收2万多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带领周边贫困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据介绍,寿县迎河镇李台村依托迎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寿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工业集中区两个平台,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13家发展设施蔬菜、优质稻麦、特种水产、苗木园艺等主导产业,从土地流转、光伏发电等渠道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一举消灭了经济空壳村,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其中党员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4家。2019年共有84户贫困户得到了特色产业补助,7家企业带动了130户贫困户。目前李台村所有贫困户都已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一安全”。

  壮大集体经济 脱贫“摘帽”有保障

  据寿县县委组织部长曾敬介绍,2013年寿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674.6万元,空壳村203个,占比高达75.5%。县里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抓双促”的重要抓手,采取土地流转、“三资”清理、建设光伏电站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于2014年成立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局主抓,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实体运作。

  炎刘街道的苗木合作社里,苗木长势喜人

  只有发展,才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在寿县炎刘镇炎刘街道的苗木合作社里,成片的苗木长势喜人,大的已经一人多高,刚刚栽下的也正“蓄势待发”。“我们种植了红叶石楠、桂花、冬青等十多种苗木,可以供往周边地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

  炎刘街道于2013年3月成立了《寿县明柱花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至2019年共植树1650多亩,其中2017年至2019年自主育苗190万株,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起了决定性作用,街道居委会2019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

  合作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安排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就业,高峰期每天多达100余人,每人每年最低可增收6000多,共带动36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收益分红。近年来,合作社流转了145户农户土地,每亩每年租金700元,使12户贫困户每年可得8万多元的土地租金,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

  互帮互助 “帮”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互帮互助,共同致富。据曾敬介绍,寿县成立3026个互助小组,创新开展以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把村级讲习所和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个贫困户。

  在迎河镇的一个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鞋子

  在迎河镇,今年4月以来镇脱贫互助组已经相继开展了两次户主活动,其中包括组织贫困户学政策、学典型、学技能,让扶贫知识深入人心。另外还进行了结对互助和生产互助,组织互助组内先脱贫户和未脱贫户结对,动员和引导组内贫困户以“个人+产业”或者“合伙+产业”等模式,发展产业项目,抱团脱贫。

  迎河镇大店村第四互助贫困户王本成曾经是一名堕落消沉,家境破败的“两劳”回归人员。回乡后,镇政府将他纳入建档立刻贫困户,并给他帮扶,让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现在王本成通过养鱼、种菜、贩卖农副产品等方式,很快脱贫,成为了贫困户脱贫的榜样。

  迎河镇党委书记李景练告诉记者,脱贫互助组是党委领导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有益补充,对贫困人口增加政策认知。提高脱贫质量有重要影响。(记者 苏艺)

编辑: 许慧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